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秋雨时分 > 往期文稿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秋雨时分] [余秋雨] [民族交融] [佛像] [唐代] |
|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唐人大有"胡气"
我们讲了人类文化史上一个感人的事件--鲜卑族的统治者在军事上争服了汉人,却主动地愿意在文化上被汉人政府服,结果他们真正地强大了,成了北方的最大胜利者。今天我们要接着讲的是,鲜卑族的汉化,看似非常彻底,其实他们身上内在的优势是化不掉的,因此,他们的汉化过程,也正是汉人胡化的过程。汉文化因他们而跃上了生命力的新台阶。
我在很早以前读鲁迅书的时候,鲁迅有过一句话叫"唐人大有胡气",我们不要站在汉族的立场上,很得意的说周边的民族在汉化,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获得了他们一种巨大的生命力的气象。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这种文明的吸取历来是互相的,哪怕是弱小民族和强大的民族在一起也是互相的。
我们到日本去到韩国去都说不适应坐在地上,其实我们古人也就是那样的匍匐在地上,现在椅子就是胡床的功劳。也有好多的乐器比如说像琵琶、箜篌,还有那个羌笛,一首古诗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乐器今天都成了很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民族的乐器其实都是从北方的游牧民族传来的。如果没有当时北方民族的从胡人那传来的乐器,我们伟大的唐代的音响将会减掉大半。所以我们在唐诗里边经常可以发现这些乐器,我们在敦煌壁画里边也可以发现这些乐器,这是已经加入了中国的一个伟大的和声了。
比如胡服骑射--像汉族的服装,也向胡人的服装学习了很多,古代的话最早就是宽袍大袖的,但是到了汉武领王开始,胡服窄袖的衣服开始流行。在唐代的长安街上,特别时髦的一种服装其实是古代波斯的服装,这是个非常开通的朝代,远比我们今天的极端民族主义者要开通的多得多。
我们还是回到云冈石窟来,因为云冈石窟是个永恒的教本,云冈石窟它带来凉州的一种风范。我们在历史书上经常可以看到"凉州",大体是在甘肃以五魏为中心的黄河以西地带,在当时由于各种各样原因,比如丝绸之路的原因,许许多多佛教传播者的苦行历程的原因,还有当时凉州的统治者曾经非常着迷于佛教文化,凉州一度以佛教文化为中心的整体文化都非常非常的繁荣。
其实那的人是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来自印度,有的有来自现在的尼泊尔、阿富汗这一带,里边有好多高僧大德,有好多学者、语言学家、美术家,建筑学家都集中在凉州,翻译家更多。北魏把凉州占领了,北魏在军事行为上往往是比较野蛮的,但是最后一定要追求文化目标,居然把凉州的三万户人家全部都俘虏过来,把他掳掠到了平城,就是山西大同。他是灭了凉州的,但是又把凉州的一些精英人士、一些文化的交融者们挪移到了,所以云冈主要是这三万个人家里边的一些能工巧匠们、一些艺术家们来雕刻来塑造的。所以使云冈的石窟,就是见证了一种伟大的文化的产生
在云冈石窟看古希腊建筑
像鲜卑民族这样的一种军事强权在文化上,等於现在国际上所说的叫"空旷结构",什么东西都可以放在里边的。汉文化和西域文化的高度组合、和北方文化的高度组合,这一切都发生在北魏。那么汉文化不再仅仅是我们原来所谈论的汉文化了,胡风、胡气、深深的介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样开阔的东西就深深的进入到汉文化的内部,就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
相关阅读
编辑:
孙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