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余秋雨纵论黄帝文化
2007年04月26日 15:15  【

“必要保持对于遥远的黄帝的记忆?河南人形象如何,没必要自己站出来说话。”18日,余秋雨参加中国·新郑黄帝国际论坛替河南人说了话。

余秋雨论黄帝文化(资料图片)

“河南是我们共同的家乡”

18日10时12分,余秋雨出现在黄帝国际论坛门口,黑色高领毛衣冲出灰色西装的严肃与庄重,与悠闲的步子相配,显得格外随意。

走上台,在久久不息的掌声中,他与主持人马东握手、拥抱,“这么多人,比我想的多得多。”余秋雨说。

“近日我在北京出席一个聚会,他们知道我昨天晚上要飞到河南来,好多河南籍的朋友都站起来拿着酒杯说:‘感谢你到我们的家乡去。’我说,错了,这是我们共同的家乡,我……”余秋雨还想再说下去,声音却被台下的掌声与欢呼声淹没了。

“他比照片上长得帅,比较资深的那种帅。”旁边有人拿着相机向前台瞄着说。

余秋雨的出现,使西亚斯学院剧院礼堂一时有点拥挤,走廊里站满学生模样的人。看着年轻的面孔,余秋雨决定将话题“向年轻听众倾斜一下”。

黄帝是中华的首位记忆

耶路撒冷有一面哭墙,很多犹太人一见到哭墙就把头顶在哭墙上,念念有词,热泪横流,而且不断用自己的嘴去亲吻砖石,把和人差不多高的砖石亲得乌黑。每天都有好多这样的人,他们对这堵墙充满感情。

有人问,他们对自己国家感情那么深,我们要不要学习他们?

余秋雨说不,理由是他们是一个流浪民族,整个犹太民族被驱逐,在全世界流浪的时候,就只剩下这堵墙在他们的记忆里,这是他们文化记忆的最高象征。

中国虽然历史上灾难不少,但一直没有失去过辽阔的土地,所以有很多记忆,但首位记忆就是黄帝。

“中华文化发展得那么久,拓展得那么宽,年轻人有没有必要保持对于遥远的黄帝的记忆?”余秋雨将第一道题抛向了听众也抛向了自己。

“有!”余秋雨说,如果没有一个稳定文明发源地的固守,人们就成了像离开枝头的黄叶一样,要受到他人的践踏,受到他人的鄙视。因此,犹太人看到哭墙时会痛哭出声。

中国万里长城内外有辽阔的土地,所以才有完整的记忆。如果要让华夏子孙能够在这个地球上庄严地站立,庄严地生存,要保留住文明的集中发源地,保留着文明的精神象征,都要保留住它的起点——黄帝。

有一段时间大家对河南有误会,很多河南人向余秋雨“求救”,18日,余秋雨帮河南人说话了。

面对外地人的误会,余秋雨认为:“河南形象好不好,河南人没有必要站出来说话,伟大的唐代诗人,除了李白是天外来客外,从杜甫开始,那么多的伟大诗人都是我们河南人。”

“所有的地方歧视都是可笑的,那是不知道历史,也不知道现实。我想说明的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就是中原大地,中原大地确实是中华文化发祥地。”

“中原文化是中华进入文明门槛的所在。现在的拜祖,就是文明的起点和现在连在一起,让我们知道是来自何方,懂得跪下来拜我们的祖先,知道跪拜是进入文明的一个起点。”

“中原有青铜器,有文字记载,这是记录文明的标志,这几个东西是中原文化最完整的,也是最集中的。”余秋雨说,中原文明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

在余秋雨看来,“老子、孔子长时间住在河南”,所以河南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是进入文明的门槛所在,是强化文明的基地所在,是发展文明的重心所在——这是中原文明。

德国一个学者讲过,中华大地一定是一个统一的所在,你只要去看看黄河就明白了,看看长江就明白了,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所以,大河文明本身决定了这种文明,一定是强大的整合体,而强大的整合体的早期精神坐标就是今天要祭拜的黄帝。

多元时代应有宽容之心

晚上,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约走进郑州大学学习堂,在本报主办的中原国学讲坛上纵论文化河南。他用比较温和的语言,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河南。其间引出诸多有趣的例子和一些私人习惯,让1800多名观众在3个小时内送上16次掌声。

☆花絮☆

学者赛明星

昨天18时,郑大学习堂门口的小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门票是唯一的通行证,更多的大学生只能徘徊在广场上,四处打听哪里有多余的票(当然是不花钱“买”的票)。

19时05分,余秋雨乘坐一辆红色轿车来到学习堂。周围的人立即围了过去,余秋雨在工作人员的保护下艰难地迈进会场。一旁的学生说:“余秋雨比许多明星来这里,还要受欢迎。”不少人还抱怨说:“没看清楚。”

幽默说盗版

在讲到中华文明的缺憾时,余秋雨认为其中有一个缺憾就是中国人不在乎真假。

他以自己的书被盗版的经历为例,当时盗版商“欺负”他,盗版书铺天盖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我四处找领导说明情况,说这样盗版下去可不是个事啊。”

领导听完申诉后,哈哈大笑说:“小余啊,想开点嘛!好书多印点怕什么?你写的这些书又不是黄色小说,又不会危害人民。”

余秋雨认为,这恰恰是一代人的思维,对于我们现在打击盗版、维护知识产权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思维障碍。

传男女魅力

传统的文化影响大家,对家庭要尽孝,对“朝廷”要尽忠。余秋雨说,大家恰恰缺少了对公共空间的关注。换言之,我们在家里很讲究卫生,一到街上可能就忘记不能随地吐痰。

经常有女学生问余秋雨,男性的第一魅力是什么?余秋雨觉得,答案应该是对陌生公共空间的责任感。余秋雨做过6年的行政工作,对这一点体会最深。“一些素昧平生的人需要你关注,需要你由衷地关爱他们,这都是考验你对陌生空间的责任感有多强。”

在互动环节,有个男生问“女性的第一魅力是什么呢”?余秋雨说“和男性的第一魅力差不多”,他希望台下的女孩子懂得这一点——“你们最终的魅力在于善良”。

论多元文化

最近几日,于丹遭遇部分学者与网友的“狂轰滥炸”。

余秋雨觉得对中国文化的阐述越多越好,不要过于挑剔,这个教授有这种方法,那个教授有那种方法;大家不必要有那么多的情绪,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需要宽容再宽容一点。

非常有趣的是,余秋雨用一个商品方面的例子来说明文化的多元性。他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去供销社买袜子,只有那么一种。现在不一样了,商场里的袜子太多,你会产生一种多元的烦恼,怎么选择呢?其实买一双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你不喜欢的有人穿。如果大家都不喜欢的话,它会降价的。

老余没手机

多年来,余秋雨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保持着对国内外大事的敏感。

说来大家可能不太相信,余秋雨不看报纸,不用手机,不上网络。他说:“到现在我还不会上网,博客是一个书局的小姑娘帮我打理的,最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手机。这种生活方式与过去的经历有关。”

说完这些,余秋雨赶紧提醒听众:“这个大家不要学我,年轻人更不必要学我这样子,我这个习惯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来源:成都晚报

   编辑: 苑洁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