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 > 凤凰节目 > 秋雨时分 > 往期文稿 > 正文 |
|
相关标签 | [玄奘] [秋雨时分] [余秋雨] [佛教] |
|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权
战争只为和尚 爱江山更爱学者
我们记得孔子在创立儒学过程中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旅程,后世的儒生就不必那么辛苦了,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对佛教来说,辛苦是每一个信徒都必须承受的,其中还会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感动的求法者和护法者,他们甚至把佛教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佛教如此强大的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当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那个僧侣团队的那种实践精神,而且这种实践精神到了可歌可泣的程度。但是也有一些是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感动,有一大批就是鲁迅所说的舍身求法的人,我觉得可以真的可以说出一大串的名字,但是真正值得我们一直记忆的,在魏晋南北朝那个时代有两个人鸠摩罗什,和法显。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我们今天天天在说的文明之间交融的最悲壮的实践者。
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这个事情苦恼,在全球化时代,每个文明固守自己,又怎么良心的交融。在交融过程当中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些事情真不是文人在书斋里边讨论,在研讨会里面的发言,实实在在是一个实践,我们就今天在温习他们的时候,有一种当今的感受。
鸠摩罗什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他就体现出了我们当年佛教在初期传播时期的一种特征,而且他这个形象实在是让我们感动,就直到我们今天在念的佛经好多都是他翻译的,也就是说他的生命力是贯穿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印度人当时的国界不是很明显,他是印度人,但是他7岁就出家了,悟性非常好,他后来就是很快就住到一个叫龟兹,现在就是新疆库车那个地方。
长安当时有一个佛教高僧叫道安的,他告诉当时秦皇苻坚就:如果真要让我们的长安真正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的话,你一定要把鸠摩罗什请过来。他的大将吕光带几万兵七万吧,去龟兹,打的目的是把鸠摩罗什抢过来。你想想看,从长安到现在新疆的库车,那路非常远是一次远征,为了一个学者,为了一种文明去打,而且把鸠摩罗什抢到了,抢到以后突然一听,苻坚已经败于淝水之战,那就回不去了,他就把抢来的鸠摩罗什安顿在半道上,就是我们前几次讲到的就是西凉凉州,甘肃武威那一代。那个战胜苻坚的那个人叫瑶琴,瑶琴他也非常希望鸠摩罗什能够到长安来,所以再把凉州打下,把鸠摩罗什再抢到长安,所以鸠摩罗什在长安开始他的佛教的翻译和传播工作。
通过这个过程我很想说明一点,就是当年为了抢一个学者那些统治者们花费多大的力气,这个力气现在是难以想象的,因为这个显然是无法谈判,谁也不可能放出这样的学者来,只能是一场大战,而这个大战很可能带来国破家亡。佛教文明之所以在中国能够安安顿顿的流传下去,就是和这一些极端的从事文化和从事精神力量、从事精神学者的这些早期的统治者的一种热情有关,这些热情就是释放在那么万里的沙漠之间,释放在很多战火当中,全部战火的秘密居然是为了一个学者,这我总觉得可以写一部非常好的历史小说,就是为了抢一个人,无数的战争在那发生,而且战争都是可以进入中国战争史的战争,这个我觉得很精彩。
文明交融最悲壮的实践者
鸠摩罗什就翻译了很多书在长安,而且翻译水平非常高,他在70高龄的时候带有遗言性的话就是:我所翻译的东西是完全忠于梵文的,所以你们可以看我死了以后,我的舌头一定烧不烂的。他的舌头是不是被烧烂,这个没有任何记载不知道,但是他的译文是没有烂掉,它不仅流传下来了,而且经过后人像玄奘这样的翻译大师,玄奘有的同意了有的保留了他的译法,以非常尊重的方式。鸠摩罗什的翻译就很好的保存,而且现在精通梵文的人,也还是佩服他当年的翻译。他不仅精通梵文,精通汉文,你看他佛教的译本就知道他的汉文程度非常高。梵文、汉文还精通当时西域的很多文字,这就是一个文化传播者的形象--精通很多文字,不怕千里跋涉而且把许许多多的热忱和学问融为一体,永远不放弃自,要做的这件事情,终于受到大家的尊重和争夺。这就是鸠摩罗什给我们的一个非常美好的形象,所以我上次讲乱世之乱为什么有点可爱的地方,这就属于可爱的地方。
相关阅读
编辑:
孙艳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