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悲剧成就新诗意 看上去很美
2007年11月15日 22:32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诗歌] [秋雨时分] [余秋雨] [唐朝]

声明:独家稿件 转载需经凤凰网授

政治大灾难的艺术坐标

余秋雨: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前的繁华相比,可谓满目疮痍、破败萧条,后来也一度略有恢复。但总的说来,唐代的历史已经走向一片苍凉。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诗意出现了。

在安史之乱以后的唐代文化,一开始被整个悲剧气氛所裹卷。这个悲剧气氛表达的最好的是杜甫。后来这个文化很奇怪,就是在一种经受过悲剧以后的这么一个时代,人们慢慢地就来品尝悲剧、来思考这个社会大突变的时候,就出现了很重要的诗人和重要作品。譬如《长恨歌》,它就思考那个刚刚过去的一个时代的大变革,我们怎么来表达它。

我们非常感谢白居易,他把一场政治大灾难给予一个艺术坐标。这个艺术坐标就是把它变成了一个很凄艳的个人的情感分裂,这是我们知道的唐明皇和杨贵妃。他尽管表现的是皇朝的中心人物,但只写他们的感情的分裂和后面的没完没了的思念。这一下大家就感觉到了,就是在我们看起来一场灾难性的变动,但是在文化当中很可能变成一个杰出的成果。而且白居易也就成为唐代很重要的诗人了。

我想人们都忘不了白居易的原因,是他的好多句子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的常用词汇。这一点很重要,就是他被历史吸纳了。我们在看好多作家和好多诗人的社会影响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他到底有多少的句子成为历史的通用词汇、通用语言。

白居易16岁的时候一到长安就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知道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这两句话。他的名字也就改了。因为长安很难居住,后来有个老诗人叫顾况看了这首诗说:你住下还是容易的,有这样的诗才住下还是很容易的。所以他名字也就改了。

《长恨歌》里边,我们都知道前面有好多战争和原来宫廷豪华生活的对照,有好多句子写得很美。但更好的应该是最后写杨贵妃和唐明皇之间的感情,唐明皇一直在思念她,这我们都知道,就是在天怎么样、在地怎么样、此恨绵绵等等等等。这完全成为中国的常用的话语了。

白居易同岁的一个诗人叫刘禹锡,他也有很多很多重要的诗句被我们记住。

我这个人有点个人性,我想好多文学史家不一定像我这么评价。我认为是中国怀古诗写的最好的,第一名是他,就凭两首他写南京的《石头城》、《乌衣巷》,这就了不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就是他在怀古。繁华的南京城,在一切都过去了,过去了之后,他就断言它是空城了。当文化和繁华过去了以后,尽管寻常百姓在,但是它是空城了。不过他不是指自己的眼光。他又讲到潮水在晚上拍打着城墙,也只能寂寞的回去,连潮水都觉得这个城市已经无聊了。这就是刘禹锡。

李商隐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不明白也美

但是我们很快就要讲到真正的晚唐诗歌的代表人物,李商隐。为什么我需要讲他呢?李商隐和前面诗人的关系就构成了一种模式,这个模式我们在现在还能看得到。前面的、譬如像李白用自己的眼光对自然天地发生了惊叹,但到李商隐时代没有惊叹了。杜甫用自己的心来同情社会,到李商隐时代不是用心同情社会,主要关注心、关注自己的心本身了,对社会的东西不太关注了,对自己的内心特别特别的在乎,而且他所有的本事就描写内心,气势缺少了,比较收敛、文字比较精美,特别讲究。从外在移到了内在,我觉得是诗歌的非常重要的转化,也是文学模式的转化。

相关阅读:

那一年 李白被抛弃杜甫很尴尬

空前绝后诗情时代 全民为诗而狂

大唐魅影 留学生当公务员 服装暴露超现代

十几亿人花钱为“赝品” 仿古需要宽容

为信仰上路 年逾古稀翻阅喜马拉雅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