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爱“嘻唰唰” 国人唱歌记词不记调儿
2008年12月18日 11:17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窦文涛] [锵锵三人行] [郑钧] [高晓松] [音乐]

主持人:窦文涛      
本期嘉宾:高晓松 郑钧  
本期话题:改革开放流行音乐三十年

窦文涛:《锵锵三人行》,郑钧、高晓松,咱们三个聊聊这个流行音乐三十年,结果,上回聊,我听高晓松发表种族歧视言论。

高晓松:不是,完全不是。

窦文涛:而且歧视我们汉族。

高晓松:不是,我也是汉族,不叫种族歧视,叫小小反省,就是说汉族人要小小反省一下。

窦文涛:我听出一个分别来,这还得跟人解释一下,就是咱们说的,他指的那个音乐,就是乐队这种真的音乐节奏,是吧?但是咱们还有一种音乐的概念,什么流行歌,带词的这个歌儿。

高晓松:一个忧伤的吉他比一大堆词儿去形容忧伤更直接

高晓松:我说的也是歌儿,我说的但是说以音乐为主的这种歌儿,比如说是西洋的这种流行音乐是以音乐为主,我们是以内容为主,我们不在乎那个形式到底是这样的,吉他的、钢琴的、四拍子、三拍子,都不在乎。

窦文涛:就是感觉我们好像对这个纯音乐的这种接收能力,共鸣能力……

高晓松:我觉得不能把它上升到纯音乐,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流行音乐,我们就是只能接受一个自己心率左右的,比如说60到80拍的,你看所有火的歌,基本上都是这个节奏,因为你坐着的时候心跳60到80拍。

郑钧:我觉得这个就是你把它简单的一说,其实就是什么?就是接受是接受文字的信息容易呢,还是接受情绪的信息容易。咱们的这个听众大部分是接受文字的东西容易,情绪的东西他不太能接受,因为他情绪已经麻木了,你给他传递一个感情的东西,他接收不到,他觉得这个东西我没有共鸣。

高晓松:按理说吉他应该比歌词容易接受多了。

郑钧:对,它这个很情绪化。

高晓松:一个忧伤的吉他应该比拿一大堆词儿去形容有多忧伤,要直接多了,可是他不听那些东西,他就要听你这说出来到底也多忧伤。

为什么80后喜欢听快歌

窦文涛:哎,你像我们这个聊这个,从那些起的,就是那天我们在唱卡拉OK,老中青三代人,哎呦,我突然间啊,我就有感触,我觉得有变化,就是说十年前、十五年前那个时候特流行的歌儿啊,好像甭管怎么说吧,你觉得这里边有种真情啊。

比如说什么什么“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然后到后来你比如说唱到现在80后,或者现在的流行歌,我觉得你比如说有一些是快歌,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天有人说是不是现在人对那个感情的这种领悟能力,或者说这个感情模式跟咱们20几岁的时候不一样了呢?

高晓松:我觉得还是你匮乏什么吧,就是那一代人最匮乏的比如说真诚,或者匮乏那种美的时候,就写一大堆有真诚和美的东西。但是这一代人他匮乏的是另外一些东西。但是我不是说音乐一定要这样,才是音乐。

郑钧:我觉得这个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包括美国的音乐也是这样的,经济越发达生活节奏会越快,生活节奏越快他听的东西也需要更快、节奏要快,然后要强烈,刺激要强烈。美国那时候也发展的最早的音乐你听起来编曲很简单、也很清淡的,现在越来越重、越来越快。

高晓松:因为那时候的人能坐一晚上听音乐。

郑钧:对,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他不可能慢慢听这个歌,他就要节奏强烈,能把我赶快刺激的到我才行,所以他要的是那种音乐,“叮呤咣啷”要必须,比如说那个Hip-hop就是要节奏能迅速把我刺激到位,实际上就是要达到一个疗效吧,迅速这个疗效得起作用,你不能弄半天。

高晓松:他生活里分给音乐的时间也多了很多。

郑钧:越来越多了。

下一页:《老鼠爱大米》为什么那么红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