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塑形难度远超鸟巢的建筑
2010年05月04日 13:32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广州市歌剧院的建设过程与它的创造者。广州市歌剧院由世界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英国)主持设计,是世界建筑界“诺贝尔”——Pritzker奖的第一位女得主;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配合单位是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首个“国产”大剧院的设计者;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负责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设计,该院曾“操刀”国家大剧院舞台机械及灯光设计。

凤凰卫视5月2日《南粤纪事》,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正如1960年黑人歌手Paul  Robeson,爬上还在兴建中的悉尼歌剧院,为工作者引吭高歌,2010年4月8日,广州歌剧院,也将建成后的第一场演出,献给了参与建设的建筑工。

建工工人:这个上面的满天星就是我们做的。

设计师:这个室内设计,就是我们国内做的。

建筑工人:最想看的呢,就是自己在这里做了那么长时间,看自己辛苦的劳动成绩,那个效果达到什么程度。

杨舒:大家好,欢迎收看《南粤纪事》,我是杨舒。2008年的北京,人们意外地发现,市中心出现了一个“大蛋壳”,而当男女老幼争相去参观,这个超椭圆体时,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剧院也可以,如此充满戏剧性和趣味性。传统的剧院因为与音乐和宗教密切相关,讲究的是古典主义的永恒和伟大。但如今,这样的艺术风格,越来越受到先锋建筑师们的颠覆,仿佛天外来客般的建筑,在世界各地一一上演。刚刚竣工的广州歌剧院,又是这样一个另类代表,它座落在广州珠江边上,一大一小两块砾石的建筑造型和流淌而过的珠江相得益彰,让人联想到的是,河水不断冲刷砾石,产生的动态效果,它的设计师扎哈·哈迪德,是设计界传奇人物,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几何图案,还有跳跃的色彩,为她赢来了设计界女魔头的称谓,由于扎哈的设计浑然天成,甚至有些随心所欲,那么世人虽然对她的建筑设计,倾心、爱慕,但依靠目前的建筑水平,又大多不可能实现,所以她还有一个称号,叫做纸上设计师,所以广州歌剧院从设计之初,就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施工的难度甚至超过了鸟巢,到底是怎么样的建筑这么神奇呢,带你去看一看。

解说:悉尼歌剧院贝壳式的翘面,能够用数学上的数字规律来计算,鸟巢结构异常复杂,但主受力结构层次分明,水立方泡泡表面看似无矩可寻,但每个面亦可复制完成,然而广州歌剧院的塑性形体,无法用数学方式去描述,正是由于前所未见的难度,广州歌剧院的交付时间一拖再拖,但是如今,它屹立在这里,并且以歌剧的名义,准备迎接第一批特别的观众。歌剧是集合音乐、表演、灯光,舞美的综合艺术,为了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灯光师需要调整色温,来适应剧情的需要。

而在几百年前,这样的效果怎么完成呢?答案就是蜡烛,如果演出中要表现早晨,技师们就给蜡烛蒙上红色的罩子,而蓝色的罩子用来表现傍晚和黑夜,然而这些粗糙的装置常常引发火灾,巴黎歌剧院的第一座大楼,就是这样被烧掉的。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凯西亚诺剧院,从此歌剧走出了王宫贵族的沙龙,成为面向普罗大众的艺术,此后的一个多世纪,意大利作为歌剧重镇,影响了整个欧洲,为了打破意大利歌剧的垄断,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开始谱写用本国语言,展现本国文化的歌剧,富有特色的歌剧种类开始形成,各国剧院也纷纷林立。1875年,被称为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巴黎歌剧院重新落成,也令法国歌剧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席位。进入二十世纪,包豪斯风格的出现,令现代设计成为主流,1973年,悉尼歌剧院,在悉尼港迎风展翅,造型新颖,功能完备,一举成为澳大利亚的文化标志。2008年,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落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国际化的魅力,作为南方文化重镇的广州,更期盼着拥有一座,观赏,功能俱佳的歌剧院。

李宇(广州歌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比如我们过去的演出场所,不是比较狭小,就是这种设备,设施比较落后,使得很多国内外大型的演出,没法落户到轴。

广州市民:欣赏一下高雅音乐。

广州市民:更多是关注剧院。

广州市民:非常特别的一个艺术品吧。

解说:去广州歌剧院,这句话无疑包含两个内容,欣赏剧院里的演出,和欣赏剧院美伦美奂的建筑。

嘉宾:关于测试的问题,当观众全部坐满了以后,他们要测试这个升降台的稳定性,还有他们在测试的过程当中,天幕和第一道纱幕,大幕都不能关,都需要升起,完了呢,为了不看见我们全部舞台的内部真相,而关灯,好不好。

工作人员:第二次测试开始。

杨舒:在中国,70多岁的,全球顶级声学大师马歇尔,只在国家大剧院,和广州歌剧院进行声学设计,这一回,马歇尔给广州歌剧院,提出的方案是,不用声音反射板,要在全球歌剧院,首次采用“双手环抱”式看台。1967年,马歇尔教授,最先将人的双耳收听原理,和音乐厅的声学原理结合起来,他认为19世纪“鞋盒型”音乐厅,之所以拥有绝佳的音质,除了混响时间和声音扩散的因素之外,剧院两侧的反射声,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让听众产生,置身于音乐之中的立体空间感,当声音从舞台上传出,越过观众头顶的声音会逐步衰减,这个时候,必须靠剧院两侧的反射,将舞台音乐送到观众席的后部,而广州歌剧院的声学系统,正是马歇尔教授,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设计而成的,所以说,不论您的座位,位于剧院的哪个地方,都能获得一样好的声音效果。

解说:为了不破坏扎哈·哈迪德流畅的设计,也为了实现自己的声学研究,马歇尔教授用舞台两旁的墙壁,与二三层的观众看台代替声音反射板。

杜晓军(马歇尔公司中方首席代表):凹进去的这些东西,我们声学上称为声扩散元素,它的作用是把反射声扩散开来,就是说在每个座位听到声音差不多响。

解说:声扩散元素与整个空间连为一体,你甚至很难找到区域的连接缝,好像生来如此。

余锦文(哈迪德事务所中方代表):所以我们就利用了这件房,不对称的设计,用那些硬的材料,还有表面,来控制和反射声音,将自然的声音反射出来,达到刚刚好的要求。

邓韵(歌剧表演艺术家):太棒了,这点是,我相信,很快,全世界都知道广州有一个,声响非常好的歌剧院。

杜晓军:主要的三个指标,进场感,清晰度高,声音优美都达到了。

解说:担任首场试演的团体是广州歌剧学会,成立几年来,他们在广州排练了,一系列的歌剧,音乐剧,为了能让观众对歌剧有更深的了解,演出的安排也有特别的考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徐盼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