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诸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化解自我执着。宋朝很多学者都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好像孔子生下来,就是这么样的完美,这么样的伟大。事实上呢,并非如此。
各位想想看,孔子如果是生下来就这么伟大,我们跟他学也学不到了,当然他的后代的学生,对他推崇,我们可以了解。像子贡就曾经说过,说我们的老师像天一样高,没有楼梯可以上去的。
但是事实上孔子本人呢,他认为自己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慢慢修养上去的。我们今天就要看一下,孔子怎么样进行自我修养呢?他要做的事最主要的就是化解自我的执着,执着于自我身上。那么在《论语》有一句话,叫做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用白话文来说,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
他不凭空猜测、他不坚持己见、他不顽固拘泥、他不自我膨胀。所以这四点都是怎么样呢?针对自己来下功夫,一般人都很喜欢凭空猜测,任何事情发生的时候有没有证据,也没有什么样的理由,就认为如何如何。我们经常说话就是,开头就是我认为,我以为,想当然尔,这样不好,这样对于这个实际的状况,不够尊重。所以,孔子他不会随便猜测。
第二个他不会坚持己见,跟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我认为我一定对,我坚持我的立场,我的观点。
第三个他不会顽固拘泥,有时候时代变了,趋势变了,你还坚持以前的这种老的做法,他不会的,他会变通,最后呢,他不会自我膨胀,一个人在社会上跟别人来往,很容易自我膨胀,稍微有一点点成绩,就认为自己超过别人。所以,孔子完全没有这四种毛病,这可以看得出来,修养是下的很深的功夫。
我们常常讲不要执着,不要执着,那儒家又强调择善固执,这两个是不是有点矛盾呢?一方面你不要执着,一方面又要固执,那怎么回事呢?所以我们要了解,谈到人生的问题,一定要分辨两种欲望。第一种欲望是,自我中心的欲望,第二种欲望是,非自我中心的欲望,如果你的欲望是自我中心的,那就是执着。你的欲望是非自我中心的,代表你择善之后的固执呢,你不是为自己,你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考量,为了面子,为了各种情况来考量。
那这个时候呢,就可以怎么样呢?就可以变成从非自我中心的欲望,变成儒家的择善固执,因为儒家的择善固执,他有变通的可能性,我有选择也能变通。但如果说你是自我中心的话,就很难变通了,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所以,儒家的想呢,谈到这种修炼自己的时候呢,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因为你能够,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你才能够真的去行善。为什么?因为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每一个人跟别人来往,他都要尊重别人的一种要求,尊重别人的观点。
这个时候你如果说有自我执着,怎么可能行善呢?你跟别人怎么可能有良性的沟通?跟良性的互动呢?不可能的。
而另一方面呢,如果我们现在先说,有一个人他每天担心四件事情,各位听听看,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他说我德行没有好好修养,学问没有好好讲习,听到该做的事,没有跟着去做,我有不善的事,做错事不能去改,这是我的忧愁啊。你如果不看前面的子曰这两个字,你想想看,这样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国学天空》首播:周一至周五 18:45 重播:周二至周六 14:0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