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蒋介石重庆官邸遭日军轰炸 躲入防空洞逃过一劫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1938年武汉会展之后,中国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1939年日军只在正面战场上发动了几次有限的进攻,而国民政府为持久消耗日军展开了积极的防卫反击。此时位于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成了继南京、武汉之后

八路军大力发展根据地 大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

陈晓楠:1940年底,蒋介石在重庆邀请周恩来共进圣诞晚餐,距他们西安一见已经过去了四年,周恩来说共产党必须被当作一个政治政党来看待,而不是军阀。蒋介石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不民主吗?此时统一战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蒋介石从未放弃消除红色顽疾的目标,而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也在设法扩大中共的影响力。此时中共已经在华北敌后建立了多个根据地,聂荣臻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开辟了晋冀豫根据地,贺龙、关向应创建了晋西北根据地,国人当时对这些根据地的印象如何呢?

解说:八路军初入华北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独立团团长的杨成武记得,他们初到华北时村庄里家家户户都锁着门。

(一堵矮墙根下,似有几个蜷缩的人影,靠近看五六个年近古稀的老汉,想挨着坐在麦秸捆子上一动不动,垂着头不看我们,口里虽然紧含烟杆儿,却不敢点火,大概是怕烟火亮光暴露了他们。)

解说:为了让民众直观的了解八路军,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还创办了一本画报《晋察冀画报》,八路军第一位摄影家沙飞,出任晋察冀画报社社长,沙飞这样描述自己的初衷。

(谁都知道,在国家如此为难的今日,要挽救民族的沦亡,绝不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事,因此“唤醒民众”是当前救亡运动的急务。但是直到现在文盲依然占全国人工总数的80%以上,因此单用方块字去宣传国难是绝不易收到良好的效果的,摄影即具备如述的种种。)

解说:中共此时抓住了华北地方政权出现的真空,动员民众建立抗日政权,为了吸收最广泛的力量,中共暂时放弃了此前的阶级斗争思维,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他们为地方政权建设历史性的创造了三三制,即边区政权结构包括三部分,一是各级参议会,它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二是政府机构领导人由参议会选举产生,三是司法机构领导也由参议会选举产生。朱德这样评价三三制。

(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

解说: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乡绅也占三分之一,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这样说。

(不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解说:中共的减租减息政策,也极大地博得了民众的好感,1938年八路军进入太行山区后,大力发展根据地经济,到1940年根据地已经摆脱了缺粮的困境,通过不断打击日军的后期补给线来充实自己,华北敌后根据地继续了可观的力量,覆盖了近一亿人口,武装民众也从最初的四万人发展到四十多万人。

此时第一次“长沙会战”正在展开,日军对华中战场威胁巨大,朱德决定利用华北积蓄的力量,狠狠打击日军补给线,一方面消除日军的囚笼封锁,另一方面给国军的正面战场以喘息之机,朱德这样说。

(我们要部分错乱敌人部署,至少延迟敌人的进攻,敌人企图利用铁路、公路、据点、碉堡来封锁我抗日根据地,陷我于绝境,而我们则必须切断敌人的交通命脉,制敌于死地。)

解说:1940年朱德在完成了对“百团大战”的决策和初步部署后回到延安,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和数十万华北民众破击正太铁路,捣毁公路、攻击日军据点。日本第一军参谋朝枝繁春回忆。

(八路军的抗战士气甚为旺盛,共产党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拿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持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

解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回忆,我们的地方干部和民兵则始终不离开当地,敌人来了就掩护群众上山,敌人一走立刻回村抢救被毁坏的财产。

(那个时候地方干部和民兵们有一个口号,叫做“敌人进村我们出村,敌人出村我们进村”。)

解说:1940年12月5日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宣布了“百团大战”的战果,从歼敌的数字来看,八路军独自发起的“百团大战”不亚于1939年蒋介石部署全国十个战区七十一个师发起的对日冬季攻势的战果。蒋介石给朱德发去贺电。

(贵不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解说:中共在华北的新气象,及上世纪三十年代年轻人时髦的左翼思想,使得越来越的城市知识青年,纷纷来到延安。似乎只有到了延安才能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高华在《革命的年代》一书中,这样写道。

(从根据地的干部学校,从各种报刊宣传品,传播着一种革命的新话语,大家说着同一种语言,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就像毛泽东说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着一个共同点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同一话语中人们互相激烈互相温暖。)

解说:然而脱下时髦的西装、长裙,穿起边区流行的八路装是还需要一点勇气的,陈学昭找《延安访问记》中描述。

(延安的街上没有高跟皮鞋,没有花花绿绿的绸衣服,女子同男子一样穿深蓝布的军医,有的还打起了绑腿。)

解说:曾到延安访问的美国人海伦·斯诺回忆。

(在共产党人之中,你很难缺分谁男谁女,只是妇女的头发稍长一些。)

解说:但一些爱美的青年总会想到办法来装扮自己,作家韦君宜回忆。

(军人常常自己打草鞋,女同志就多半自己做凉鞋,用不同颜色的布条编成彩色带子,,就变成各种式样新巧的凉鞋。)

解说:延安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当时延安有三十多支秧歌队,几乎所有的机关都有自己的合唱团,每周末都举办晚会,陈学昭在《延安访问记》中描述。

(逢到晚会除非天下大雨或大雪之后,山路不好走,大礼堂总是挤满了人,从来不会有一个空座位。)

解说:有段时间延安还兴起了跳交谊舞,但遭到了一些干部夫人们的抵制,在延安采访的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便是交谊舞的倡导者之一。

(在延安的妇女中间,我赢得了败坏军风的恶名,人言可畏,群情侧目,以至有一回朱德邀我再教他跳一次舞时,我居然谢绝了他,他指责我怕事,说道:我同封建主义斗了半生,现在还不想罢休,我只好站起来以民主的名义和他跳了一次。)

解说:当时小小的延安竟拥有几十个学校,延安的知识分子甚至有着非常国际化的世界观,这个远离欧洲的偏远小城里,青年们每天都热衷于谈论欧洲的战事,有着西洋颂歌元素的音乐作品,也大受欢迎。学生们都在传唱《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以及《延安颂》等歌曲。歌曲中磅礴的崇高感,和对新文明的憧憬感,极大地鼓舞着延安的知识分子,延安抗大的毕业生、摄影家雷烨在一篇文章记述了从抗大毕业时的情形。

(在这毕业礼场上,也就是战斗前的“誓师”吧,四千条喉咙合唱出他们的毕业歌,是时候了同志们,该我们走上前线,不除日寇不回来相间,快跟上来吧,我们手牵手,去和我们的敌人血战,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前线。)

解说:1943年雷烨在华北前线阵亡,战友从他的遗体中翻出一本带血的相册,《晋察冀画报》的指导员赵烈珍藏了这本相册,并在上面写下了一段话,这些话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记录了抗战时期延安青年们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册子上面,有你和暴敌遭遇决然自杀时所留下的血迹斑斑,但我每次翻开它,看到那已经变成紫黑色的血迹,你那年轻智慧的脸,清晰而响亮的声音都一一浮在我眼前,我抚摸着你那已经消失了的温暖和热气的血迹,我就拿你这遗物作为对你不可磨灭的永恒的记忆的纪念品吧。)

陈晓楠:1941年初爆发了皖南事变,国共同室操戈,周恩来说统一战线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是此时苏联不希望中国崩溃,把自己陷入和德日两线作战的境地,在斯大林的劝说之下,中共缓和了自己的态度,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给蒋介石带口信说,共产主义者在我们国家被称为是社会主义者,我们喜欢他们对于农民、妇女和日本人的态度,但是蒋介石仍然削减了给八路军的供给,统一战线无疑受到了严重挫折。感谢各位收看《凤凰大视野》,明天见。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江山]

标签:官邸 防空洞 蒋介石

人参与 评论
2014-07-14凤凰大视野 血染山河——抗战珍稀影像全纪录(六)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7/14/e2ade277-502c-48db-954a-a6e02342e635.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