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何纪念孙中山?
2011年01月14日 11:50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革命派北洋派南北和谈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陈晓楠:由于孙中山和黑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史学界曾经有人竭力地去辨析,近年来质疑者居多,认为孙中山这种借助心怀叵测的国外组织来反对本国政府的行为是不妥的。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孙中山当时的国家观念确实存在缺陷,但是我们作为后人以此来指责孙中山好像也并不太公允,应该说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现代国家的观念并未形成,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国家从来就是一姓一家的天下,所谓家天下的传统是直到共和革命进行了数十年之后逐渐消除的,正是因为这个历史的局限性,在后来的故事当中孙中山还有过更为出格的动作。

解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中国政局陷入一团乱麻之中,清廷与革命党之间谁也奈何不了谁,起义发生8天后,著名的南北和谈开始了。

傅国涌:南北和谈不是某一个方面,单方面的这个推动,它是多方面推动的结果,正因为革命派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把清廷掀翻,北洋派也没有能力一口把革命派吞下去,同时北洋派的灵魂人物,北洋派的领袖袁世凯还有私心,要借革命党人起事来要挟清廷。

再加上第三方面还有一个立宪派从中斡旋。这种多方的政治势力之间的一种平衡最终就会推到大家坐下来,用和谈的方式来谈出一个新的政治结构。

解说:和谈是大势所趋,但是其中还夹杂着一股激烈反对和谈的力量,正是头山满、犬养毅、内田良平、北一辉等,与中国革命派密切相关的日本人。

赫连勃勃:对于日本人来讲,袁世凯手底下几十万的北洋军,只要是袁世凯一上台,中国很快就可以实现统一,马上一个强大的、崭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就屹立在东方,日本人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一个中国出现在东亚。

解说:关于南北议和,人们以往的观点往往强调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在另一方面惟其妥协和不彻底才能够容纳国内多数派别的意愿,使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得以大体维持,避免了国家分裂和民族仇杀的巨大灾难。

傅国涌:我们从今天来看孙中山也显示了他的人格当中的一种高超的地方,因为他也可以拼死搏,也可以拼一拼,但他没有这样拼。

国民政府财政空虚 孙中山欲向日本抵押借贷

解说: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人们在想象孙中山风光一时的同时,可能很少有人理解他的苦衷。因为当时各省独立,中央政府财政空虚的连公务员的薪水都发不出。

赫连勃勃:胡汉民日后回忆,有一次安徽特使来向南京临时政府要钱,孙中山呢大笔一挥,中山先生向来是这样,一下就给了20万,结果胡汉民当带着安徽特使去国库一看,整个这么大的国库只有10块光洋。你就可以想像到当时的革命军方面经济拮据到什么地步,结果当时在南京政府最需要钱的时候日本人就出来了,就伸出了诱人的橄榄枝,橄榄枝上就挂满了金钱。

解说:在此期间孙中山多次向英、美银行协商借款,但一笔钱也没有借到,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孙中山委派盛宣怀向日本借款,以汉冶萍铁矿作为抵押,向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借款500万元,对外则称该矿集股2600万股中日各半,由公司转借500万给临时政府。

赫连勃勃:条约都签了,签了之后全国哗然,包括张謇就给孙中山写信,就说你跟谁签都行,尤其不能跟日本人签。黎元洪也勃然大怒,就是说你这个清朝的时候和日本人签订的时候,都不敢把这个汉冶萍公司大张旗鼓地交给日本人,现在民国初建了,反而堂堂正正的跟日本人做这种交易,所以说满清余孽也当笑话我们,因此当时就是说黎元洪就说这个人签订这个什么应该枪毙,但当时黎元洪指的是盛宣怀,实际上他就是暗指的孙中山。

解说:迫于各种压力,孙中山最后还是终止了对日本的借款,他当了两个月临时总统后让位与袁世凯,自己则退政治舞台的幕后过了不到一年的清净日子。一直到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再次流亡日本,这一次孙中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凄凉。

王杰(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系研究员):有一个事实最能说明问题的冬天很冷,很多人衣服都不够,因为你是这个失败者嘛,没人支持了嘛,就是经费不够连衣服都没得穿,最严重的一个烤火,就是冬天烤火没有办法,烤火应该是用炭来烤的,但是当时连炭都没有,是拿一张纸一张纸这样烧了来烤火。

孙中山签署《中日盟约》 后世学界斥其卖国

解说:政治家的失败结果往往是树倒猢孙散,孙中山当时的处境大致就是这样,不过让他欣慰的是自己还有一些朋友,一些与政治、权利、利益没有关系的人,正是这些人给了孙中山最适合的温暖。

梅屋荘吉,这是孙中山十多年前就结识的老友,从1895年孙中山第一次策划广州起义开始,梅屋荘吉就开始资助,在随后的十几年中梅屋荘吉倾尽家财,按照现在的算法一共出资高达10亿日元,这一次又是他接纳了孙中山这个落魄的革命家。

王杰(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系研究员):孙中山经常到梅屋荘吉家里去做客,应该是很好的朋友了。

林家有(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在钱这个问题上给孙中山的支持还是比较大的,经常给他提供一些经费,因为这样子他也成为好朋友,所以孙中山死以后,他就认为没有办法看采取什么办法纪念他,那就弄了几尊铜像,包括现在我们学校这个铜像,就是这个铜像也是梅屋荘吉捐赠的。

解说:在与朋友疗伤的同时,孙中山并没有隔断与日本政界的往来,1915年2月,为了争取更大的支持,孙中山与日本人之间签订了一份给他带来巨大争议的条约《中日盟约》。

这是《中日盟约》的部分条款,第二条、为便于中日协同作战,中华所用之海陆军兵器、弹药、兵具等,宜采用与日本同式;第三条、若中华海军聘用外国军人时,宜主要用日本军人;第四条、使中国政治上提携之确实,中华政府及地方公署若聘用外国人时,宜主用日本人;第六条、中华经营矿山铁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国资本或合办之,必要时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应办可商他外国。

王杰(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系研究员:台湾有些学者,特别是李敖就说这是卖国的东西,大陆的学者,为这个是不是卖国的问题广东的学者还专门开过一次学术研讨会,专门为这个《中日盟约》有没有这个事情。那我的理解,我现在是撇开它有没有的问题,我不讲有没有,但是孙中山跟日本人的关系,希望日本人帮助他完成他的革命,我觉得这点是无疑的。

陈晓楠:关于孙中山在二次革命之后流亡日本的那段经历,史家向来讳莫如深。中国历史上向来有为最尊者讳的习惯,大凡中国历史上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好像总有某一段经历会被史家有意无意地忽略。中国的史书造了很多的神,也造了很多的魔,却很少用人的眼光去看问题,可能也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孙中山、袁世凯等人在历史评价上的巨大落差。

实际上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本来就有很难用道德标准去衡量的,在这个以命相搏的舞台上,恐怕只有那些敢于摒弃道德标准的人,才有更大的生存的可能。任何历史人物都有其多面性,因此也需要给出一个多面的评价,一个普通人的尚且有复杂的性格,更何况是那些纵横驰骋的历史人物呢?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 凤凰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卫视李杨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