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沙飞办摄影培训班 多张经典照片确为摆拍
2010年10月28日 11:57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石志民:当时周围只有一个班,当时他非常紧张,他知道这是冲着他来的,后来他就问,他说你不会给我交出去吧,他们说当然不会。

解说:当时边区军民正用地道战来对付日军扫荡,他们所到的村庄就挖了很多地道,石少华带着那名美军观察员于危急中钻进地道,但他们匆忙中遗忘在上面一样东西。

石志民:他把相机落在外面炕上了,被日本人发现了,当时呢房东老大娘,没来得及下去,就问这个老大娘,地道口在哪儿,人藏在哪儿?

解说:日本人为找出地道口,和美军观察员的下落,用砍手指来威逼房东大娘,但她坚实不吐,就在此时,地道内也发生了险情。

石志民:第九分区司令员,魏司令员他爱人带着一个就是婴儿,他们的孩子也是躲在地道里,当时上面就是挖得叮当乱响,小孩呢,当时吓得就哭,当时大家都非常紧张。

解说:这一场景,被正藏身于地道中的石少华拍了下来。

石志民:这张照片拍的时候呢,正好是小孩哭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紧张的时候拍的这张照片。

解说: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地道中竟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石志民:魏司令员的爱人呢,为了不让小孩哭,就给他喂奶,就把他紧紧抱在怀里,后来八路军呢,从四面八方就赶快往这儿赶,鬼子得到消息,就赶快又跑了,过了一会儿魏司令的爱人,抱着小孩出来了,当时是泪流满面,这小孩在当时可能因为怕他影响了别人,出声,喂奶的时候抱得太紧,他就给憋死了。那么这张照片呢,实际上就记录了这段历史。

解说:多年后,那位目击此事的美军观察员,已离开人世,后来美国学者在记录这段历史时,竟然不相信会发生这样惨烈的事。

石志民:有一个学者叫卡特,他写了一本书叫《延安使团》,就像刚才我说的这一段事,他说这个故事是不存在的,他不相信有过这种事情。

解说:但当年华北军民艰苦抗战的现实,却给美军观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石志民:因为他们亲眼见到了很多东西,所以他当时呢,在建议跟共产党合作,对共产党把它也作为一个抗日的力量给予支持。

蔡尚雄拍摄《民兵埋地雷》 错失爆炸瞬间

解说:美军观察组后来给美国政府的报告言,共产党宣称他们控制着日本占领区后方的华北、华中农村,这一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中共正规军是一支年轻力壮、营养良好、服装整齐、饱经战斗锻炼的志愿部队,它有良好的体质,很高的智力水平,和非常高昂的士气。

然而由于当年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很多摄影师及画报社的员工们,在为后人留下大量珍贵镜头,也留下了许多遗憾。这是一组华北军民反击日军扫荡的照片,作者名叫蔡尚雄,是当年《晋察冀画报》的一名战地摄影记者。他来画报社前,本在边区抗敌剧社当美工,是沙飞动员他学起了摄影,他的第一台相机就是沙飞送的。

蔡尚雄(原《晋察冀画报》社摄影记者):蔡司伊康牌拍十六张那种照片相机,是很陈旧的,这个镜头啊,完全有点毛病的,用摄影对焦的时候还要用手在上面推着,那个相机很小。

解说:这台相机虽简陋,但在当时条件下,蔡尚雄已经很满足了。

蔡尚雄:沙飞都拿这个相机,后来我听说这个相机是缴获敌人的。

解说:蔡尚雄用这部相机,拍了许多珍贵照片,其中这张《民兵埋地雷》的照片,拍摄于日军扫荡中,这张照片给他带来了荣誉,也留下了遗憾。他至今仍记得拍摄这张照片时的情形。

蔡尚雄:日本发动了四万多人扫荡晋察冀,我当时就带了一个相机,跟着连队沙河两岸呢,去采访去。晚上啊,我的部队陪着这个民兵啊,民兵过河,过沙河南岸到那边啊,埋地雷去。

解说:蔡尚雄拍下民兵埋地雷的照片后,地雷果然发挥了威力,可惜的是,因相机太差,又没有长焦镜头,蔡尚雄漏过了当时最精彩的场面,他至今回想起来仍嗟叹不已。

蔡长雄:因为我那时候还没有那个长镜头,离得很远,也拍不了,亲眼看着敌人呢,坐个车啊,这个,进了我们地雷区它爆炸,敌人从那个车里头跳下来,可是我呢,拍不了。

暗房人员冲洗照片失误 水温过高胶卷受损

解说:正当蔡尚雄为没能拍上精彩镜头惋惜时,后方的暗房人员也因条件简陋,在冲洗胶卷时出了岔子。顾瑞兰曾在画报社暗房当冲洗员,她的丈夫宋贝珩是暗房组长,她记得宋贝珩对胶卷冲洗要求十分严格。

顾瑞兰(原《晋察冀画报》社暗房工作者):记者辛辛苦苦的给,在战场上是吧,冒着生死危险,拍回来的胶卷,让你冲冲坏了这怎么办。

解说:但有一次,宋贝珩自己却在冲卷时出了问题。

顾瑞兰:每个晚上都是跑到老乡家的那个地道里的地窖子,什么叫地窖子,就是放棉花的,每家都有棉花织那个土布是吧,每家都有那个东西,十二点以后,借人家那个地方,上那儿去冲卷,借那个黑吧,就是黑的吧,把口一挡的话全是黑的了。可以在他那个地窖子里冲那个胶卷。可是那个水温必须得掌握好了,那有一次他冲那个卷没弄好,莱卡卷那么长是吧,这么长。但是便上它拿手,老手,倒倒的时候,手热、温度高,把卷冲坏了,这边上拉拉喳喳的,看上去像个山洞,当时还没把底片弄坏了,底片还在这儿呢。

司苏实:人家是冒着生命危险拍回来的,结果他就把这东西给留下来了。留下来有一次我去采访顾瑞兰的时候,她节给我拿出这张照片来了,放大了大概是六寸吧,还是八寸呀,我一看这个片子我给震得呀,洗得太漂亮了,这种白的那种白和黑的那种墨黑,锃亮的黑,然后中间的层次边上是那个坏了的,就是底片被冲坏了那种伤,他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却能够洗得那么棒,太阳光那是。所以你今天什么又自动又什么曝光,对她来说那真是小菜,买那个材料的时候,咱们牺牲过不少的同志,所以从我到画报社了以后,第一天起就告诉我,你必须把这个纸啊,看成当自己的生命。后来我们都一直按照这个办法,严格要求自己,在制作当中的话,就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经典照片《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实为摆拍

陈晓楠:《晋察冀画报》的摄影师们,用简陋的相机拍下了很多经典的照片,其中沙飞的《战斗在古长城上》、《聂荣臻和日本小姑娘》都堪称是传世之照,当然这些照片呢,也因为摆拍,引起过一些争议。当时啊,根据地确实是有摆拍的现象。比如说有一次八路军摄影师徐肖冰,他为了拍摄纪录片来到129师,因为只有一部摄影机,徐肖冰为了从多个角度来拍摄,就只好让129师的将领们反复地做同一个动作,这一下可惹恼了129师的政委邓小平,他想甩手不拍了,最后还是师长刘伯承出来打了个圆场。

刘伯承说,原来拍个电影这么麻烦,看来我们这些人,都做不了演员了,不过别着急,他们是为了把我们拍得漂亮点儿,要不我们这些人本来就让人害怕,再马马虎虎地拍,还有谁敢再看我们?而当年沙飞他们,为什么要摆拍呢?

解说:这是八路军在古长城上的一组照片。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与日本小姑娘美惠子的组照,这些照片是沙飞刊出在《晋察冀画报》上的传世之照,但也被后人看成摆拍而引起争议。1940年“百团大战”的井陉煤矿战斗中,八路军从炮火中救出两名父母被炸死的日本小姑娘,聂荣臻闻讯后把小姑娘留在身边,后来交还给了日本人,这件事恰被沙飞碰上了。

王雁(沙飞二女):他赶去司令部的时候,聂荣臻已经是叫人家准备送小孩走了,在这个时候他一看见了,马上就说不能走,先拍。他说这是一件大事,他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这一系列的事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但是那几张照片在同一个时刻拍,显然不是说像现在一样,他拍跟踪了几天拍了几张照片。

解说:苏实曾认真研究过沙飞的作品和摄影思想,他对当时环境下,沙飞的摆拍有自己的见解。

司苏实:不能这么简单的看,他的武器论思想已经决定了,他不应该把这个,就不是说随便见到什么拍什么东西,他是有选择的。

沙飞多张经典照片确为摆拍 与设备紧缺有关

解说:沙飞是个理想主义者,还在早期的摄影生涯中,他就有了用相机记录历史的想法,抗战爆发后,他加入八路军,用相机做武器投入抗战。

王雁:他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一个摄影师。

解说:这组八路军在古长城上的照片,发表于1943年的《晋察冀画报》上,它体现了沙飞用相机记录历史的摄影观念。

司苏实:其中有一组呢,我至少找到了四幅啊,其实他是从城,从这个城墙脚下,绕到了城墙上面,就走了这么一圈,这一圈出了四张作品,这四张作品呢?分别用不同的名字,不同的艺术效果,发表在许多地方。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吴芮泽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