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噩梦在地震之后远未结束
2010年08月05日 17:3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解说:直到成为心理学家,李澍烨还是没有摆脱心理阴影,就是在7月28日那一天,那一天下午我记得是五点,因为我的办公楼离我们家宿舍,走回来有十分钟,都在一个部队大院,我正好从办公楼下来,我把所有的用电器都关好,然后我再走,把所有的处理了我再走,走到家,走到家以后我就感觉,到家门口以后特别沉闷。

就感觉好像是很烦燥的一种感觉,还有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非要再去一趟办公室的感觉,然后我就又溜达回去了。我一开那个灯,那个灯泡啪就炸了,这时候我突然我就有一个念头,我就感到明明当中有人给我送了一个信。

解说:他认为这个送信的人,就是早已去世的父亲。

李澍烨:我说是不是我的父亲,是不是他们也想看看我的成绩。这个这老父亲走的太突然了,作为我这个当儿子的来讲,他的很多想法,他的很多那种当时暗示给我的一些思想,我可能都没有来得及实现呢,还没有让我的父亲亲眼看到呢。

解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李澍烨总感到有一些怪事在眼前发生,后来他才搞清楚,这都是藏在他心底的阴影在作怪。

李澍烨:我这个确实有曾经遇到过好几次,我自己都没有法解释的,咱们都是唯物主义者,有时候你不好解释。

解说:李澍烨最终说服了自己。

李澍烨:这个我觉得还是我自己的一个心理暗示,那么这一块与他带着病救我有很大的关系,就这一点感到无法弥补,这是一个愧疚感,但是人光内疚没有用,你一定要转化成实际行动。

李澍烨写书帮助患有震后心理阴影的读者

解说:这时候他忽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刻的一句话。

李澍烨:说澍烨,印象特别深,他说这个我这个图书馆里面这么多书,咱们家里面这么多孩子,就是兄弟姐妹。我真的希望,咱们家这么多孩子里面有一个人写一本书上书架。

解说:症结找到了,他决心实现父亲的遗愿,解除内心深埋的愧疚感,结合几年来对心理学的研究,在20天时间里,他一口气写出了三本关于心理学的书。

李澍烨:那写到最后真是连这个抬头的这种力气可能都没了,那个时候脑子里始终在反复想着7·28,想着当时老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在那个预制板里把我拉出来那种镜头。一想到这些以后,觉得这算什么呀,就感到真是一种就是用不完的力量,这可不是唯心的。

解说:他暂时把心结转换成了一种动力,随后他出版了四本灾害心理学的书,拥有了许多读者,这一天,李澍烨突然接到一个陌生读者的电话。

宁连彬(北京市明星有限公司经理):我说那为什么我说老有这种感觉,就是说有一种那个内疚,愧对的这种感觉。

解说:这位陌生读者叫宁连彬是北京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姥爷、二姨死于地震,当时他5岁,没有为亲人的死哭泣,25年后他为此内疚不已。

李澍烨:然后他说有一次我站在我那个一个高楼上,他说我就看着北京那种繁华的灯光,这种楼,我就啊呀。

宁连彬:就越想就没什么意思。

李澍烨:他说我真想跳楼跳下去,而且有几次特别强烈,然后我一听这个我就感觉到很严肃了,我说这可就严肃了,因为这个东西它有慢性的寓意出来以后,如果你不及时拉住他,他就会真过去。

宁连彬:他说您这样,如果心情特别烦闷,说达到那种那什么的时候,你就出去。

李澍烨:赶快开着车找个没人的地方。

宁连彬:荒郊野地。

李澍烨:冲着空旷的那个野外大声高喊。

宁连彬:把你的内心,反正别人也看不见,你就大吼。

李澍烨:高喊你亲人的名字,你想让他干什么,你就不要顾忌。

宁连彬:我就真的,我就第二天我就去试了试。当时我站在那以后,我就眼睛一闭,我就这么喊,我的声音把所有的这种感觉,就是说手臂张开以后,张开了,我说姥爷啊,二姨呀,你们都走得早。

解说:不断有人像宁连彬这样找到李澍烨,他们都是地震中的幸存者,都有地震后的心理阴影。从此他开始来往与唐山和北京为45个幸存者做了心理咨询。

李澍烨:既然说人家能找到你,说明了你就对他,能帮助他,说明你这人还是有用的人,对自己也是一种或多或少地也有一种心理的一种抚慰。就是说人家信任你,让人家快乐,我通过他们给我的这些信息,我会得到一种什么,我会得到一种这个李澍烨同志,首先我作为一个对我的父亲救出来的这么一个活体,我没有白活。

高志宏夫妇通过工作逐渐融入社会

解说: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心理学家李澍烨自己的心结真正打开了,但是他清楚人们要真正告别心理废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经打开心结的高志宏和丈夫一起告别了截瘫疗养院,真正的融入到了社会中。

杨玉芳:我出去配钥匙主要是我是这样想,我是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融入社会,去尽情的享受人生,享受生活。

高志宏:所以说那个我在食堂卖饭票,卖饭票,楼上的人买饭票了。

杨玉芳:如果你不在外边,你不知道这其中的乐趣。

高志宏:我有了工作以后,就是说忙碌了,就是生活的节奏快了。

杨玉芳:这时候你去看大街上,每天都是流动的画,立体的诗,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真是特别那种感情,那种感受特别特别美。

解说:杨玉芳和高志宏有工作之后,尝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心情开朗,眼界开阔,感觉这世界就像流动的画,立体的诗,这对历经千辛的夫妇继续创造着他们美好的生活。

陈晓楠:心理治疗提倡早期干预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精神卫生工作者所提倡的理想工作模式。发达国家一般都比较注重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对人的身心的影响,比较及时地会启动紧急预案。

在“9·11”事件之后,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到心理卫生工作者活跃着的身影,而震后的唐山创造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但是也遗留下来一个精神救治的问题,多项研究已经表明,地震造成的重大心理创伤,会对受害者产生持久性的应激效应,比如唐山大地震发生之后,如果有一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工作在灾区会怎样呢?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人员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这样的假设,也就是在大灾难的面前,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外伤救治一样不可或缺。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楼楚楚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