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宁次:“三光政策”其实是“三不政策”
解说:对于中国人所熟知的“三光政策”,冈村宁次曾在回忆录中说,那其实是“三不政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萨苏:他自己说我这个政策呢,叫不杀,不烧,不抢,因为这个他三个字写出来以后呢,是烧后面加一个日语的“丝”,这个“丝”这个字呢,就像那个光字很像,他说这是八路军呐曲解我这个字。把这个“丝”当成一个光字来说,说是烧光,杀光,抢光。我本来说的是不烧,不杀,不抢。
宋志勇:冈村宁次主要是这个围剿战,在这个华北呀,在这些地方围剿战,这围剿战非常残酷。像这种“三光政策”,我认为肯定有这种指令。
王外马甲:然后他的部队呢,他都没有动用他一线的部队,就是在比如在河北南部,冀南、冀中围剿,他冀南、冀中原来的部队他都没动,他是从天津调部队来的,然后冀南,冀中的这个部队,他再扫荡的时候,他把它调到哪里去呢?他调到太行去扫荡,他不要他当地的部队在当地扫。你就当地的部队在当地扫荡,你就必须具有大量很多的杀戮,你就要很多过激的行为,这过激行为你做完以后,你还在本地驻屯,那么别人就会一直跟你打。所以他采取的是这里的部队去那里扫荡,去那里剿,那里的部队来这里抢。
萨苏:日本的士兵自己就回忆,他说这个烧,杀,抢,掠,是因为什么呢?中队长就可以决定,他就敢直接说把这个村子给烧了,比如抓来人当场就杀死,拿这个八路军的伤员,或者是那个俘虏来练刺刀,这种事情都是很常见的。
解说: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批日军被从中国战场抽调至太平洋战线,冈村宁次则留守大陆,由华北方面军司令,调任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的第六方面军司令,这次冈村面临的对手是国民党军。
王外马甲:他很多时候,他会根据对手的情况来制定他的战术。比如说你让他和八路军打,和跟国民党军打他是完全两种打法。
解说:对于国军,冈村非常熟悉,抗战之初,他曾在南昌会战中显露军事才华,部分国军官兵提起他仍胆战心惊。
萨苏:因为南昌这个战斗,实际上“南昌战役”,国民党军也是做了挺大努力的,结果南昌没有守多长时间就失守了,失守了以后蒋介石当时很震怒。就是因为当时在南昌背后,中国有一条战略公路没有切断,中国军队当时是,面对日军采用这样的办法,所有的公路全都挖断,要破路的,使你的机械化部队无法行进,但是当时中国军队在南昌,实际上是准备必要的时候把部队派出去打一个反击的。那你想打反击,我这条后面的公路就保留了,而这个情报恰恰被日军所知道。也许别的日军不太重视这种事,而冈村宁次对这种事非常重视的,所以他就利用了中国军队自己保留的这条战略公路,从背后攻进了南昌。
力主侵略到底 无奈接受投降命令
解说:1944年在“中途岛战役”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由攻转守,形势极为不利,为扭转战局,日军计划打通中国战场,与南洋战场的联系,冈村宁次开始积极部署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中国方面称之为“豫湘桂战役”。
萨苏:而他最典型的这个,就是说知己知彼的打法,还是在他进攻长沙衡阳这一带作战之中,因为长沙日军在此前打了三次。三次都没有,就是说打进去出来,打进去出来,都被顶出来,为什么?在长沙的这个地方,守着中国的一个名将,这个名将就是第一兵团司令薛岳。那么薛岳守在这,他用一个什么办法呢?他用的叫做“天炉战”战法,把长沙就当成一个大熔炉,你进攻我的时候,我就抵抗一下,但是我呢不是抵抗的特别猛烈,我要让你进到我的熔炉里面来。我不能够让你轻轻易易地进来,我让你慢慢的进来。
但是我的部队呢,挡你的时候,我不是往后退,我是要向侧面退,所以我的部队是这样,八字阵,一个反八字阵,你一打我就退到侧面去,你一打我就退到侧面去。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是这样的,你打我,我往后面一退,我后面的部队就会被我冲乱了嘛。我现在不会了,你一打我就侧面,你一打我就侧面,结果是中国军队两翼,就形成了很坚强的这个阵容。当日军进到这个“天炉战”的炉底的时候,这时候中国军队从两边压上来,日军在中间要么就被歼灭,要么就站不住脚。
解说:而薛岳这一次是真正碰上了对手,冈村宁次在长衡作战中,仔细地研究了薛岳的“天炉战”。
王外马甲:冈村宁次他做的东西都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就是很细致的准备,就是说别人打过的仗,他的对手各种战例的分析,他做得很细。
萨苏:他怎么来破这个“天炉战”呢?当他进军的时候,他的中央基本就没有兵力,他的主力是放在两翼的,所以他从两翼打进去的时候,中国本来是把重兵准备向两翼走嘛,他一下从两翼压上来,这个军队中国军队正面没有敌人,但是我侧面打过来敌人了,它就乱了,更向中央挤压过来。在这种情况下薛岳没能守住长沙。从这一战役上可以看出,冈村宁次在军事上的确有他特别敏感的一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徐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