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6日,在淞沪大战即将开战前夕,蒋介石主持的最高国防军事会议,在南京召开。为了在即将展开的这场战役之前取得主动权,会议决定在日军向长江流域发动进攻之前,在长江下游最狭窄的江阴水域设置障碍,堵塞航道,封锁长江航路。此举既可阻止日本海军溯江而上,同时可将长江中的日本舰船围而歼之,更对狂妄的日本人予以气焰上的打击。
然而江阴封锁线作为国防部的一份绝密计划,刚刚布置下去,还没有到达江阴的时候,长前沿线驻防的海军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王晓华:突然接到命令,有的正在吃饭,饭碗一扔,拔腿就往这个码头上跑,跑到码头上马上就是起锚,就往下游开。所以当日本第二舰队,开过南京江面的时候,守军就发现很奇怪,怎么今天那么多日本船,一条条往那边跑。
经盛鸿:等到我们中国的海军部队赶到江阴封锁线,开始封锁江阴防线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可以说百分之九十多的日本商船和舰队,都已经冲过封锁线,开到长江下游去了,我们中国海军仅仅俘获了日军的两艘炮艇。
解说:日本海军的逃脱,导致江阴封锁计划彻底失败,而中国方面也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战略反击机会。日军的反应如此之快,一定是有人泄了密。而白崇禧既是江阴计划的参与者,又是蒋介石行踪的知情者,蒋介石不得不怀疑这位来自桂系的政敌。两起来泄密案的时间紧紧相隔二十天,蒋介石异常震怒,他严令中统、军统和国民党宪兵司令部三方,限期在一个月内破案。
经盛鸿:但是经过排查把这个可能性排除,第一白崇禧当时表现的抗战爱国热情,这个是有目共睹的,他积极地支持抗战。一般来说,他不可能和日本有勾结。第二个,白崇禧这个人的为人,个人品德来说,他可以和蒋介石进行公开的军事政治较量,但他不会干卑鄙的出卖勾当。
解说:白崇禧的嫌疑最终还是被排除了,那么还会是谁呢?参加最高军事会议的所有人,或是国民党元老,或是手握重兵的权贵要臣,没有十足的证据对谁都不敢轻易下手。案情一时陷入了僵局。时间很快行进到了8月30日,就在日本飞机炸伤英国大使四天之后,事情却意外有了转机,这天蒋介石来到中央军校对师生进行精神训话。
经盛鸿:负责军校警卫的人突然发现,在来的大批人混进了两个陌生人,他们立即在整个军校,军校面积很大,进行戒严搜查。后来发现那两个人逃走了,从进校登记的汽车中发现,那两个人乘的汽车是谁的呢?就是黄浚的汽车,行政院的牌号。
解说:汽车的主人黄浚,此时是国民党行政院长汪精卫的机要秘书,国民党的最高国防会议多由他做记录。同时江阴封锁线计划及蒋介石的行踪,他都是知情人之一。黄浚的意外出现,迅速吸引了外事组,那两个混入会场的陌生人是什么身份?他们意欲何为?黄浚又与他们是什么关系呢?黄浚是否就是那个,隐藏在总统府里的内鬼呢?
解说:当黄浚进入外事组的视线后,外事组首先对黄浚的经历,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黄浚福建闽侯人,生于1884年,民国时期黄浚在政坛上的知名度,远不如他文坛上的影响力。他写的一本《花随人圣庵遮忆》,被称为民国时期最好的笔记小说,得到了陈寅恪等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黄浚从日本留学回到中国后,在北洋政府担任官职,北洋政府被推翻后,他一度流落到上海从事记者、教师等职务。黄浚不甘心接受这样的命运,他希望能在新的国民政府中,谋得一席之地,机会终于来了。
经盛鸿:当时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是福建人,是黄浚的同乡,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用人行政,是比较松松垮垮的,不严密的。只要是朋友、亲戚,只要有人一介绍,不经过任何审查,就进入到政府机关。
解说:通过林森黄浚认识了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有着留日背景且深谙官场规则的黄浚,很快赢得了汪精卫的赏识。
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汪精卫当时是在主持国民政府的外交工作,特别是对日工作,是当时国民党最重视的一项工作,所以呢汪精卫就把他作为人才,来刻意地培养和栽培。
经盛鸿:到了1935年3月的时候,他就担任了行政院简任级的机要秘书,级别相当高。尤其重要的是,他可以参加国民党政府,最高军政当局的各种记录会议,掌握大量国民政府的机密,这使他的身价不同一般。
解说:然而,黄浚的身份很快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他的留日同学,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总领事须磨弥吉郎。这所民国时期的建筑,位于南京市区的北京西路上,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成为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当时的总领事是须摩弥吉郎,而这个所谓的须磨外交官,还有着另外一重身份。
经盛鸿:这是日本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级特务,他打着外交官的旗帜,实际上是南京地区的日本特务机关的总特务。
解说:南京是国民党的政治军事中心,在国民党高层中,渗透策反、收买叛徒汉奸为日本提供情报,就是这个须磨最为主要的工作。他像一只嗅觉灵敏的猎犬,通过这种外事活动,与国民党官员接触,并从中诱惑那些意志薄弱,并有侵日倾向的国民党高官,成为自己的猎物。而日本驻南京领事馆所从事的活动,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就被南京首都警备司令部的外事组长期监控,江阴要塞泄密案发生后,这个外事组承担起了此案的侦破工作。
马振犊:首都警备司令部外事组是专门负责当时,就是首都南京附近,涉外情报的这么一个机构。所有的关于侨民啊、使领馆啊,它的有一些动态,还有一些跟中国人交往的情况,都是他们监视的对象。
解说:黄浚的身份让须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位昔日同窗,在情报上的利用价值,而黄浚的性格品行,更是昔日学友的须磨,了如指掌的。
苏智良:这个人名士作风非常严重,率性而为,吃吃喝喝,讲究享受,他的一帮交往的朋友,也都是诗歌唱和的一些朋友。
经盛鸿:这个人生活豪奢,在他南京和上海都有豪华的住宅,日销开支很大,挥金如土。仅仅靠他担任机要秘书的公务员的工资,完全不够他挥霍,他必定要找门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