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并不彻底,他始终在寻求与日本和谈的可能性。调停活动只在国民党高层人士之间进行,对外秘而不宣。这种谈判一直持续到1937年10月,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出面调停中日战争。唐绍仪作为和谈使者的使命,才宣告完成。然后,当这一年年底,国民政府西迁时,唐绍仪却留在上海,继续与日本方面保持秘密联络。
经盛鸿:他既不愿意跟着蒋介石的政府,撤退到四川去。但是呢,他又没有立即下海投到日本人的怀抱里去。因为做汉奸是当时全国人民舆论一致攻击的,唐绍仪他毕竟知道这个厉害,他毕竟有多年的从政经验。知道一旦落水,就要落下千古骂名。但是,他内心里呢,由于多年地被蒋介石政府冷落,撇在一边,这和他的一生的巨大的政治雄心,或者说政治野心是格格不入的。
解说:已经年逾七旬,但雄心不灭的唐绍仪顾虑重重。唐绍仪一方面与日本人周旋,想看看日本人给的筹码,另一方面与蒋介石周旋,想探探蒋介石的底线。
洪小夏(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教授):唐绍仪他说话都是滴水不漏的,就说我愿意跟你合作,但是,具体的合作,还是要谈条件。就是你日本人能够给我多少钱,能够给我什么位置,给我什么样的条件,然后我觉得可以满足我的要求了,那我就出山了。但是呢,他只是挂在嘴上,他没有把它变成行动。
解说:对于唐绍仪这种暗度陈仓的伎俩,蒋介石非常不满,但鉴于唐绍仪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和政治影响力,蒋介石决定采取怀柔政策。一方面派人监视唐绍仪,一方面给其生活上的资助,同时还委任其为国民政府外交委员会主席一职。
苏智良:如果经济上有困难,那没问题,给你生活费。但是呢,你不要走出租界,不要和日本人合作,这是底线。
解说:然而唐绍仪对蒋介石的安排却并不买账,他一面对蒋介石的示好婉言谢绝,一面继续与日本方面保持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唐绍仪的这种态度,给人留下了充分的遐想空间。外界开始传出,唐绍仪将要落水当汉奸的流言。
陈晓楠:1938年3月,广州抗敌后援会去电唐绍仪,请其脱离恶势力包围,刻日南归。3月12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上海市民函唐绍仪》的公开信,信中恳切地劝唐与国人公争民族的独立自主。3月19日,广州市各界人士和社团,电催唐绍仪南归,电文说请公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并且汇去了旅费2万元。对于这些强烈而热情的民意,唐绍仪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
解说:唐绍仪的态度更加激发了民众的指责,一时群情激愤。有人甚至翻出日本军办报纸《新申报》,指正唐绍仪已经落水当了汉奸。
洪小夏:在《新申报》多次的登出来,唐绍仪跟他们会谈,昨天又谈了,跟谁会谈,说了什么什么,但是看的人我看我就觉得有点疑问,就是是不是真的,因为日本人它是造势,它是舆论宣传,从舆论影响角度看,大家都认为唐绍仪是要落水了,准备落水了。
解说:而更令人感到惊愕的是,在随后成立的南京维新政府中,二号人物竟然是唐绍仪的老部下温宗尧。温宗尧曾经一直追随唐绍仪,共同起落沉浮。温宗尧执掌维新政府,一定与唐绍仪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经盛鸿:日本人当然希望唐绍仪出来,但是唐绍仪感到时候未到,他没有出来,他就把他最信任的部下,温宗尧推出去,成为维新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成为南京伪维新政府的所谓立法院的院长。这不能不引起当时中国舆论的极大的猜疑,更引起重庆国民政府的极大的不信任。
解说:将亲信推上前台,自己做幕後推手,老谋深算的唐绍仪没有想到,这步并不高明的棋,会引火烧身,招来杀身之祸。而这一步棋,也充分暴露了,唐绍仪当时的复杂心态。
夏茂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研究馆员):我们馆藏资料当中,就完整地记载着,军统特务在监视他的当中获取的情报。他曾经表示过,如果成立伪政府,像当时的华北的那个做法,他是不满意的。就是说,显然通过这个心态,就反应到总部,这个心态当中反映个什么问题呢?那就是说,他不能够公开地做汉奸、做傀儡。
解说:随着淞沪抗战的深入,国民党在战场上,显得越来越被动,而日本方面则不断将战争扩大升级,这一形势让试图东山再起的唐绍仪内心蠢蠢欲动。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重登政府舞台。
夏茂翠:他一边是拒绝日本政府的邀请,一方面,他又在看局势变化。那么,有情报记载他意思比如说,武汉的失守,他就说,他就可能会出山。来与日本人议和谈判,这是一个机会。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