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采取分裂德国的步骤
美苏两国占领政策不同,他们常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上争论不休,其中的焦点则是对德国经济的安排。美国力主发展德国经济,把它作为西欧经济复兴的重要一环。为此,美国驻德副军事长官克莱还曾派人作实地调查,竭力主张提高德国的工业水平。美国认为,苏联严厉要求德国赔偿的政策乃是美国扶持德国经济的阻力。美国政府经过内部磋商,决定对准赔偿问题开刀,并从波茨坦协定上寻找依据。
在德国战后的赔偿问题上,波茨坦协定确立了其本原则,但也规定了两个前提:一是保留充分的资源,使德国人民能在战后不依赖外援生活;二是生产品及储存物品的出口所得首先应用于偿付进口所需费用。美国援引这两项条款,认为若要使德国既不依靠外援,又具有偿付进口的能力,关键在于保留足够的工厂和保障最低限度的工业水平。因此,解决赔偿问题必须服从于上述两个前提。
1945年秋,盟国管制委员会讨论德国最低工业水平问题时,美国提议德国钢产量的最低限额为780万吨,苏联和法国表示反对。美国认为,法国是出于对德恐惧心理,不希望与它毗邻的是一个强大的德国;苏联则是为了索取更多的赔偿。1945年12月31日,美国驻德副军事长官克莱警告说,在钢铁生产限额和德国工业总水平达成协议前,赔偿将不可能取得进展。美国继而又利用波茨坦协定中有关德国“经济统一”条文,制造停止赔偿的舆论。1946年4月8日克莱扬言,盟国应制订共同的进出口计划,逐步实现个占区的经济统一,否则美国将坚持修改赔偿计划。5月3日克莱又在盟国管制委员会上突然宣布,除了先前已预支的赔偿外,将不再从美占区向苏联提供一切赔偿。
当时,美苏关系已日趋恶化。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的“铁幕”演说被视为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序幕。因此,克莱选择这个时机停止向苏联提供赔偿,显然与美苏冷战的节奏紧相配合。此后,美国逐步转向于统一西方各占领区,坚持分裂德国的立场。
1946年5月26日,美国驻德副军事长官克莱向华盛顿发出密电,要求在当年冬天以前实行美英占领区合并,以便促进德国经济迅速发展。7月20日,美国驻德军事长官麦克纳尼在盟国管制委员会正式提出合并占区的建议,得到英国的响应。这是因为英国战后经济拮据,花费3亿美元维持英占区更使它的财政开支捉襟见肘。在此之前的7月10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在巴黎外长会议上就对德政策发表声明,要求实现德国的统一,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全德中央政府。9月6日,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在斯图加特发表声明,反对莫洛托夫的建议,声称要首先实行德国的经济统一。而西方占区的合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12月2日,美英双方达成协议,签署“德国美占区和英占区经济合并协定”,并于1947年1月1日正式生效。
随后,美英便着手筹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在美英军政府监督下,成立了美英两个占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执行双方联合的政策。执行委员会实质上相当于高级行政部门,为了掩人耳目,它分设在若干个城市,负责经济事务的设在明登,负责粮食和农业的设在斯图加特,负责交通运输的设在比勒费尔德,负责邮电、民政和金融的设在法兰克福。1947年5月29日,美英签订关于改组双占区经济机构的协定,增设经济委员会,其总部设在法兰克福。原先的执行委员会隶属经济委员会,执行经济委员会的决定,并向经济委员会提供建议。此外,经济委员会还拥有某些立法权。
双占区成立与改组时,美苏两国在欧洲的关系已全面破裂。美国总统杜鲁门继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之后,在1947年3月12日发表致国会咨文,提出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即“杜鲁门主义”。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7月12日,美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关于援助土耳其的协定》,利用提供1亿美元的援助,从土耳其取得提供海、空军基地的回报。7月,美国军事经济代表团到达希腊;11月成立了美希联合总参谋部,并向希腊派驻军事人员18,000名。美国从此得以控制东地中海,实行对苏联的“遏制”政策。与此同时,美国新任国务卿马歇尔于6月5日在哈佛大学的讲话中提出了《援助欧洲复兴方案》,即“马歇尔计划”。12月19日,杜鲁门向国会提出“美国支持欧洲复兴计划”咨文,要求国会在1948至1952年拨款170亿美元。国会于1948年4月2日通过“1948年对外国援助法”。“马歇尔计划”正式被执行,其目的在于保持一个在美国控制下繁荣而稳定的西欧,以便“遏制”苏联和实现美国的世界霸权。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宣告美国正式向苏联发动冷战。在这种情况下,美苏在德国问题上陷于僵局,致使1947年底召开的第5届伦敦外长会议以失败告终。
在伦敦外长会议上,美法之间逐步弥合了分歧。会前,美国已向法国作出两项让步,一是向法国提供2亿5千万美元贷款,二是在1947年10月5日宣布萨尔经济区并入法国,并建立自治政府。会议期间,美国集中精力拉拢法国,于12月4日宣布通过萨尔宪法,以法律形式保证萨尔并入法国。美国的让步促使法国改变在德国问题上的立场,考虑法占区与美、英占区合并。
伦敦外长会议后,美国决定从政治经济上进一步分裂德国,只是要等待形势的发展。1948年初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二月事件”,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捷克共产党推翻资产阶级联合政府,掌握了政权。欧洲冷战气氛从此益浓。美国大肆渲染“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威胁”,并以此为借口,大力加速德国分裂步伐。1948年2月23日至6月初,美、英、法拉拢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伦敦召开了6国外长会议。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伦敦建议”,就建立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的西德政府的雏形提出一整套设想。立法机构由两院组成,上院由各州派等额代表参加,下院按州人口比例选举代表参加。两院拥有同等的立法权,但拨款权在下院,任命权在上院。政府首脑由两院选举产生,联邦政府下设的地方政府拥有教育、卫生、福利、警察、宗教与文化等事务的权力。“伦敦建议”还规定设立最高法院,调解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纠纷,保护地方权力不受中央政府侵犯。最高法院有权建立完整的司法制度。为了尽早成立西德政府,6国代表建议美、英、法军事长官召集西方占区州总理开会,授权他们举行制宪会议,制定宪法,时间不迟于9月1日。
“伦敦建议”的核心是分裂德国,成立西德国家,并把它纳入美国与西欧结盟的大西洋联盟的轨道。“伦敦建议”公布后不久,6月18日美、英、法占领当局宣称,自6月21日起在德国的西方占区单方实行币制改革,规定西方占区将发行一种新马克即“B”记马克。币制改革乃是美国为首的西方3国分裂德国的第一个实际步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