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文化记忆:出国or下海 爱国or不爱国
春雨润无声--改革开放30年之文化记忆 第五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全国引起轰动。与其说这是一部电视作品,不如说它是上世纪出国热潮的写照。1985年,中国政府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在浩浩荡荡、源源不绝的出国大军中,《伤痕》的作者卢新华也在其中。
“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域”。1993年,伴随着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播出,这段开场白也成了当时最时髦的一句话。
八十年代末,正是出国潮膨胀的时期。外面的世界,对于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来说,是充满了神秘诱惑的所在。留学梦、淘金梦等等促使大批稍微有点能力的人都争先恐后的奔了出去。然而外面的世界究竟是否如想象般美好,《北京人在纽约》第一次给了国人答案。
这是一个经典的、关于北京人在纽约奋斗与挣扎的生存故事。东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不只是疼痛、无助与彷徨。在家庭的分解与重组中,在婚外情的发生和发展中,在移民子女的教育及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中,这群怀着美国梦的北京人,事业与情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是第一部全面描写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的故事。
北京音乐家王启明与妻子郭燕,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终于来到了神往以久的美国。然而,一切并不完全象他们想象中的一样美好。通过奋斗,王启明终于成为一位富翁,但却付出了巨大代价。
妻子郭燕成为外国商人大卫的妻子,大卫却是王启明最大的竞争对手,情感与来在复杂而微妙的冲突中发展,王启明也找到了聪慧美貌的红颜知已阿春,但是矛看并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女儿宁宁的到来,又在几个人的生活中掀起轩然大波。
相关新闻
- · 30年文化记忆:用黑色的眼睛 寻找光明
- · 袁庚曾问胡耀邦:我们的改革会有好下场吗?
- · 改革开放30年:深交所试营业 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蒸汽机
- · 改革开放30年:莫干山会议召开 蓄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编辑:
李冠楠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