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之在艰难中行进 第三集
核心提示:莫干山会议的学名叫做"全国首届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它在1984年的9月举行,那时正值农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取得空前成功,城市经济改革已拉开序幕,改革的好处开始充分体现,而它的困难和弊病还没有被人们感受。中央高层正酝酿着在一个月后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报告中,第一次正式公布"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在这个时候举行"莫干山会议",其实是中央高层希望集全国中青年经济学者的思想精华,针对即将全面展开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思路,供中央决策参考。 |
十二届三中全会会场
莫干山会议
中国改革时期的会议很多,能被记载的很少。而中青年经济学家的两个会议将被载入史册:一个是1984年9月的莫干山会议;一个是1989年3月的京丰宾馆会议。前者,使中青年全面崛起,开始影响中国的改革时代;后者则随着那年初夏的历史事件而暂时销声匿迹。开会的人,各奔东西,有的升官了,有的落野了,有的经商了,有的走远了。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莫干山会议”一再被提起,这是指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上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它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是青年经济工作者“第一次集体发声”。这次会议不仅使一批经济学家脱颖而出,走上舞台,也为八十年代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引起中央高层领导的重视。“上山”开会甚至成了一种荣耀。
然而,一直被遗忘、忽略或隐去的是,莫干山会议是怎么开始的?复旦大学的张军研究改革思想史,曾专论莫干山会议,但是他说:“我没有找到筹划这个会议的更多细节信息”。既然是这么重要的会议,是谁的动意,谁在组织?一句话,谁搭起了这个台子,捧出各路青年登台亮相、脱颖而出?今年5月出版的《体改所与政策制定》一书,用了不小的篇幅讲《1984年和莫干山会议》,但是据一些当事人讲,其中错讹不少。
因为特殊的机缘,我熟悉莫干山会议的几位发起和组织者。当我萌生了记述这段历史的念头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除了一对一采访,也有他们相互间的对话、补正,以及不断追加的新的回忆。这个过程极有乐趣。但愿这篇文字能够加深人们对于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会议的了解。
谁是发起人?
莫干山会议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这四人。1984年,他们多大年纪?在做什么?
朱嘉明33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身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经济师。黄江南34岁,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助理研究员。他们俩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第一届硕士,此时,刚参加完社科院举办的第一次博士招生考试。
张钢,35岁,《经济学周报》负责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联络人。
刘佑成,34岁,浙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谈及莫干山会的缘起,朱嘉明、张钢、黄江南不约而同地想起天津-北京的火车。
相关新闻
- ·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奥妙 30年改革发展模式反思
- · 查全性向邓小平谏言“恢复高考”始末
- · 改革开放30年:1984年商品经济暗潮汹涌 中国承包第一人问世
- · 改革开放30年:“放权让利”指导国企改革“老大难”
编辑:
李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