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下海”了吗?
上世纪80、90年代,“下海”成为流行词。1993年,作家张贤亮57岁,他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举动,下海弃文从商。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堡主”不是商人胜过商人,他就是著名的“饥饿”作家张贤亮。张贤亮21岁被打成右派坐牢22年,1993年“弃”文经商大获成功:一个连一棵树都没有的集镇,竟变成了宁夏集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重要旅游景区。
《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等60多部影视剧,都在西部影视城拍成,从这里升起的明星之多,获得国际国内影视大奖的影视剧之多,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影视城入口,一块大招牌用多国文字写着:“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张贤亮是怎么开始、怎么办到、怎么运筹帷幄的呢?“驻扎”在影视城的张贤亮,用爽朗的笑声谈到了其中的秘密。
财商并不高的张贤亮,审美判断却是一流:他第一次劳改释放时,到镇北堡买盐,看到光秃秃的镇子就像是从黄土堆里“长”出来似的,心里顿时一震,“它有一种动人的向上的力量。”多年后,张贤亮有机会下海,一下子就想起了镇北堡的审美价值,在拍摄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牧马人》时,就带导演谢晋去了那儿,当时张艺谋是摄影师,后来张艺谋拍《红高粱》,又不由自主地带着队伍去了镇北堡。
名人效应对下海的张贤亮有帮助吗?他笑说:“我是张贤亮,把这个无形资产押在银行,人家会贷款给我吗?不可能。”他拿自己作品的海外版税补贴共78万元作为抵押贷款,再筹集了20万元,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他本人则成为宁夏文联的法人代表,这也是他拼命搞企业的动力:“影视城的责权利都由我这个董事长承担了,无形中我建立了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他非常庆幸经营的是自己喜欢的文化产业,“要是经营烟草和玻璃制品,我早就破产了。”
像镇北堡这样荒凉的地方在中国不少,比这个更荒凉的还多,西北地区有历史记载的这类古堡就有500多座,每一座都比张贤亮那两座好,而且镇北还交通不便---为什么只有张贤亮能把他的“荒凉”卖出去?
张贤亮解密:增大该地的文化附加值。策略是低投入搞硬件建设,但在智力方面的投入要加大,要非常珍惜到这里来拍片子的影视剧剧组留下来的任何一点点东西,包括场景、道具、演员行头、明星轶事,把它们都作为资源,并迅速地转化为资本,当把它们推向市场的时候,它们就是旅游商品。“我这里的一根烂稻草,一只破碗,挪出了影视城,一钱不值。
我不把它们叫做烂稻草和破碗,叫做文化载体。这个水瓶是姜文喝过的,和一般人喝过的不一样。这个东西是巩俐用过的,那就与你用过的不一样。姜文和巩俐之所以成为影帝影后,和这些道具及戏是分不开的。”他甚至取黄河水卖,2毫升黄河水10块钱。黄河是母亲河,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向心力。
全国的影视城基本上都不赚钱,最大的浙江横店影视城,年收入1亿多,维护就要2亿,张贤亮靠什么赚钱?他解释:靠的是接待影视剧拍摄来吸引游客,成为旅游景点,从游客那里赚钱。
他认为,影视城的前景最多只有8年到15年,今后拍电影不需要影视城了,所有画面场景都可用三维制作出来,所以他非常不看好新疆、西安再建投资上亿的影视城,并坚决不参与。他自己的影视城,因为投入很低,避免了投资上千万元的影视城的悲剧结局,以后也将向西部最大的民俗博物馆方向发展。
现在张贤亮的影视城已经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有形资产数千万,无形资产自己估计几十亿。张贤亮被称为“中国作家首富”,但他自称是“丐帮头儿”,因为作家一般都叫穷,他不过好一点而已。张贤亮在商海的运作中,除了聪明的文化头脑,还有资本运作的成功秘诀吗?他出人意料地告知:“所谓秘诀无非就是我在劳改队时翻过无数遍的三册马克思《资本论》,这样说可能没人相信,但这真是我在资本运作时的一个关键的理论指导,因为书中详细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操作规则。”
相关新闻
- · 30年文化记忆:用黑色的眼睛 寻找光明
- · 袁庚曾问胡耀邦:我们的改革会有好下场吗?
- · 改革开放30年:深交所试营业 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蒸汽机
- · 改革开放30年:莫干山会议召开 蓄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编辑:
李冠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