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未遂的沈从文与几位文学巨擘的恩怨
2009年06月15日 10:54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核心提示】沈从文游离于滔滔的革命洪流之外,魂系凤凰古城、绵长千里的湘西水,用看似轻淡的笔墨,写出清新动人的故事,他刻画的农人、士兵、妇女异常生动逼真,表现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既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家学渊源,却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为人们构筑了一幅幅古朴自然的湘西生活画卷。小说《边城》优美得如一首抒情的田园诗,他的《从文自传》,单纯而又厚实,朴素而又传神,蕴涵着天地运行、生生不息的活力。沈从文的文学不属于当时的城市文化,也不属于革命文学,他的“美在生命”的主张也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沈从文越与众不同,就越招来非议。责备他“不写阶级斗争”,对不同阶级人物“缺乏爱恨分明的立场”。文学不能沦为商业和政治的雇佣,必须有根本的担当。他不投身于某一个集团之中,保持一种独立选择和独立人格,维护自己用笔的自由。与貌似进步、实则堕落的流行绝缘,不相黏附。这种边缘的、民间文化立场的坚守,让沈从文自成一格,没有五四以来文学常有的弊病,没有移植牵强的现代观念及虚妄的革命斗志。

凤凰卫视2009年6月13日《风范大国民》节目:凤凰之子沈从文

马鼎盛: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审委员马悦然说:沈从文是1988年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可惜,沈从文已经离世几个月。除了文学蜚声中外,沈从文还是古文物家,他的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作为中国的国礼,被送给美国总统及日本天皇。其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在严酷的环境中坚持做学问,百折不回,诚心奉献给民族和人民,正是中国文化人的本色。

马鼎盛:1902年,沈从文出生于凤凰行伍人家。他从小就在中国社会百科全书里浸泡,生命的智慧源自生活。沈从文20岁离开家乡进京求学,饱受主流文化界的白眼,也有幸得到郁达夫、徐志摩、胡适等人的赏识;他教过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等名校。沈从文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是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多产作家”。他用小说、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1934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边城》家喻户晓。鲁迅评价沈从文是自新文学运动以来最好的作家。40年代以后,沈从文被卷入政治冲突中,创作激情遭到致命打击,几度自杀未遂。沈从文自嘲是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生活,他在文学、史学两度攀登顶峰之路异常传奇。

1935年,沈从文、张兆和与长子沈龙朱,旁边为沈从文的九妹岳萌

解说:1923年,20岁的沈从文做了北漂一族。他留下“开始进到一个使我永远无法毕业的学校,来到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的字句,离开湘西,只身闯荡北京。当时的沈从文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会用,但是他的写作热情却很高。

吴定宇(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他第一个愿望就是想读书,他就报考了燕京大学两年制的国文班,在他面试的时候,由于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所以主考的老师给他提的问题,他就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以至于老师都不好意思,就把报名的两块钱都退给了沈从文。

解说:由于学历太浅,沈从文屡屡碰壁,但他依旧坚持。转机出现了,当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提倡兼容并包,将北大向所有人开放。1922年的冬天,沈从文成为北大不注册的旁听生并打工维持生计。

吴定宇:他就住在酉西会馆,一个曾经堆放过煤炭的又小又湿的房间里面,沈从文就给它取名为窄而微小宅,他有一个表兄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也就是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的父亲,他们常常在吃饭的时候呢,沈从文就作为一个不速之客去那里蹭饭吃。

解说:尽管如此,沈从文依旧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过冬也只有一身单衣,两床破棉被。1924年的冬天,穷困潦倒的沈从文在濒临死亡的时候,尝试着给作家郁达夫写了一封求助信。郁达夫接到沈从文的求助信后,立刻乘上一辆黄包车去看望沈从文。

吴定宇:那天沈从文在窄而微家冷得发抖,裹着一床破棉袄,在那里写东西,青鼻涕直流,他也好久没吃饭了,又冷又饿,这个时候就有一个人敲门,进来了,郁达夫就来了,然后就问沈从文吃饭没有,沈从文说没吃饭,郁达夫就请沈从文到外面的馆子里,去吃了顿饭,郁达夫看见狼吞虎咽的沈从文,心里面很不好受,当天郁达夫回到家里非常感慨,就写了一封信,叫做《致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对那种不合理的社会提出了一种控诉。

马鼎盛:郁达夫不但关心沈从文的温饱,而且是他的强心针!沈从文敢把自己思想和生存的特别经历表达在作品中。郁达夫使他重燃斗志,日以继夜地写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沈从文向北京多家报刊寄出大量文章,几乎都泥牛入海。虽然沈从文有非凡的阅历,文字独特,深可玩味,但识货的不多,敢冒险接纳的报刊也寥寥无几。在《晨报副刊》的编辑会上,沈从文投寄的数十篇文章竟被连成长条,摊在桌上成为笑料。谁料到,沈从文最早有编辑欣赏,发表多篇文字的,也是《晨报副刊》。不过,编辑换了刚从欧洲回国的诗人徐志摩。1925年10月1日,在诗坛大名鼎鼎的徐志摩,受朋友坚邀出任《晨报副刊》主编。报纸天天出,哪有许多好稿件?徐志摩不肯苟且发一般稿件,所以他努力约请好友供稿之外,自己也要大量写稿填空。沈从文契而不舍地投稿,终于落入徐志摩的视野。

解说:1925年10月21日,沈从文的《一天是这样过的》经徐志摩刊发。不久,第二篇《夜渔》刊发在当月的26日,署名都是沈从文常用的笔名“休芸芸”;第三篇为《卖糖复卖蔗》,刊于10月29日。

吴定宇:这个晨报副刊当时与北京的京报副刊,和上海的国民日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号称是四大报纸副刊,那么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发表文章的,都是像鲁迅这样的一些名流。

解说:一月之中,在一家有影响的报刊连发三篇作品,况且当月在《晨报副刊》上发文的,大都是胡适、梁启超、凌淑华、闻一多等一干名流,跻身期间的沈从文顿时受宠若惊,信心大增。

马鼎盛:沈从文以高小学历跻身文坛,除了才气和勤奋之外,也靠徐志摩的欣赏和宽容。1936年,他在《从文小说习作选集》“代序”说:“如果没有徐志摩先生,我早就卧在什么人家的屋檐下,瘪了,僵了,而且早已腐烂了”。

下一页:张兆和的二姐把沈从文的信叫做癞蛤蟆三号

往期精选阅读:

冰心与爱女吴青的“代表”之路

游击战大王杨靖宇:金日成敬重的好汉

1948年延安广播电台专线广播挽留胡适

中共地下党赠李大钊墓碑土掩50余载

“大炮”傅斯年 国民参政会上炮轰孔祥熙

霍英东人脉直通中共元老的因由

陈嘉庚邀汪精卫出任厦门大学校长始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