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袁隆平 席卷第三世界的粮食风暴吹不进中华大地
2008年09月01日 14:01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鼎盛: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十三四亿人,中国人吃饱了,地球上挨饿的就不多了。中国18亿亩地,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1/4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的粮产量要四倍于世界水平。粮食安全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饥饿的群众被迫走上街头,推翻政府,成为现实政治的常态。海地的“粮食骚乱”、埃及、喀麦隆、也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今年也经历了声势浩大的示威。世界银行主席佐利克四月发出警告说,粮食危机至少将在33个国家引发社会动荡。

席卷第三世界的粮食风暴,似乎吹不进中华大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有米神。袁隆平,这位泥土里刨出来的科学家,从60年代开始,以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每年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7000万人。他被美国科学院评为外籍院士,成为世界公认的顶级科学家。用科学技术填饱中国人肚子,他的贡献获什么奖都不为过。2008年,袁隆平获得凤凰卫视颁发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接受历来挨饿的民族由衷的敬意。

被问到成功的经验时,袁隆平答道:八个字吧,叫做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我认为我们搞实际工作的,汗水是最重要的。书本很重要,电脑也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中种不出水稻,只有在实验田中才能种出水道。

农民挨饿的惨状令袁隆平决心要研究出高产水稻

马鼎盛:今年是中国大跃进50周年,1958年是东西方冷战的决斗时期。苏联要超过美国,中国想用15年超英赶美;一穷二白的老大中国,不跃进行吗?毛泽东用军事家的思维,制定:“以粮为纲”的国策。他企图通过几个全民运动、几场人海战术,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下,各省市频放高产卫星,亩产万斤粮,甚至12万斤。不敢吹牛的就罢官、批斗。在上行下效的浮夸风中,国家和人民付出惨重代价。从1959到1961,三年天灾人祸时期中,饿死的农民三千多万人,比八年抗战牺牲军民还多一千万。历史教训中国人,革命精神造不出大丰收,培育良种、大面积丰产还要靠科学家。

此时袁隆平在湖南安江农校教书,农民挨饿的惨状令他深有感触,袁隆平决心要研究出高产的水稻,让老百姓吃饱饭,让农业大国变强。

解说: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他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长达1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尽管事与愿违,但袁隆平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农业梦想的追求。

袁隆平:我去的时候,那是解放初期,都是学俄文,哪里有俄文老师,找不到,结果就把我弄来滥竽充数,因为我学了一点俄语,就在那里从发音开始。那时候班主任要做政治思想工作,我又政治思想水平低,做不了,但是我可以带他们去游泳阿,打球。这方面还可以,打得火热。

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天灾人祸,带来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袁隆平:我们那时正好也是把学生带到农村里面去锻炼、实习,冬天都是烤火啊、脚冷哪、烤了火之后上被窝里面睡觉,烤暖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脚还是冰冷的,睡不热的。没有能量、吃不饱。

那个时候我是终年游泳的,我那个学校旁边是个沿江,一年四季游泳,后来过苦日子,湖南三年苦难叫过苦日子,游不动啊,没有饭吃你怎么游得动呢,没有能量了,就中断了冬天的游泳。

解说:这时候,西方的生物学已经进入分子时代,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和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的遗传学理论已经在生产效果上获得明显效果,但这与苏联专家李森科的无性杂交理论是针锋相对的观点。在政治挂帅的年代,孟德尔、摩尔根理所当然被当成了“歪门邪说”。虽然按孟德尔遗传理论研制成功的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等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但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技术却一直止步不前。

在中国,面对眼前残酷的现实,学习农业的袁隆平再也无法坐视,1964年,这名普通中等农校的老师,抛弃李森科的权威理论,投入了遗传学的怀抱,开始默默研究杂交水稻。

袁隆平:我为什么搞杂交水稻呢,是受到一个启发,是这样子的,我们一般过去选品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也是用这个方法选出了很多好的品种,叫做系统选育,有一天在田里面选的时候,发现一株特别好的水稻,就是鹤立鸡群穗子大,籽粒非常饱满,哎呀如获至宝,这是一个好东西,我就小心把它收起来,第二年种下去,希望品种成龙啊,结果哪晓得,抽穗的时候一看,哎呀我就泄气了,早的早,迟的迟,高的高,矮的矮,穗子没有一株能够像那个上一代那么好,就在失望的时候,突然灵感来了,这一定是个杂交种,是个天然杂交,因为水稻天然杂交的可能性有千分之一,就杂交优势,这样受到启发,我就想搞杂交水稻。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被列入“保护对象”而免遭劫难

马鼎盛:在1966年,杂交水稻研究刚刚起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痴情于科研而又不太关心政治的袁隆平仍然是一门心思放在水稻上。这么“白专”的典型加上他有一个“历史反革命”的父亲:袁隆平自然难逃文革的冲击。校园内很快就出现大幅标语和大字报;“彻底砸烂袁隆平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

好在毛泽东“抓革命、促生产”的最高指示,国家科委九局一封便函发到安江农校。因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论文惊动了国家科委九局局长赵石英,袁隆平因此被列入“保护对象”而免遭劫难。袁隆平顶着文革的逆流搞科研,虽有“尚方宝剑”,也难免造反派的责难和破坏:他精心培育的雄性不育株试验秧盆,被仇视科技文化的暴徒砸烂。在烂泥和瓦片中,袁隆平找回残存的秧苗,藏在臭水沟里继续培育。

1968年6月,湖南有专家对杂交水稻研究吹冷风,袁隆平被抽到煤矿工作。好在湖南省科委慧眼识英才,把袁隆平调回学校继续试验。1972年,袁隆平的新试验田稻谷减产百分之几,倒是稻草增加了6、7成。便有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不然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前途。袁隆平向领导解释说,从表面看实验失败了,但本质上是成功的。因为真正的焦点是水稻究竟有没有杂种优势,现在实验证明了水稻有强大的杂交优势,所以优势是第一位的,至于这个优势是表现在稻谷还是稻草上,我们可以改在稻谷上。

下一页:袁隆平成功配套三系杂交水稻创造“绿色神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