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袁隆平 席卷第三世界的粮食风暴吹不进中华大地
2008年09月01日 14:01凤凰网专稿 】 【打印
相关标签: [袁隆平] [风范大国民] [马鼎盛]

袁隆平成功配套三系杂交水稻创造“绿色神话”

解说:1973年,袁隆平终于将三系杂交稻配套成功。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

改革开放后,西方学者来中国参观袁隆平的试验田,称赞袁隆平为中国击退饥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国际水稻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也撰文称袁隆平所创造的“绿色神话”将有希望解决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美国最具权威性的《科学》杂志向全球介绍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1980年,美国最早与中国种子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将“袁氏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80年代初,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在全球杂交稻热下开办了两期。来自五大洲十几个国家的水稻专家赶往长沙市东郊的马坡岭,参加杂交稻培训班。袁隆平用英语任主讲教师。

马鼎盛:1980年至1981年,美国种子公司根据合同邀袁隆平到加州大学传授杂交稻制种技术。当地《华侨日报》记者认为身着中山装的袁隆平是来美国学习的,跟踪采访后。《华侨日报》刊登了“中国水稻专家来美传授技术”的大新闻。旧金山电视台也竞相报道,使美国人震惊,也使中国侨胞深感自豪。

袁隆平自称是鱼,助手是水。他的得力助手尹华奇,80年代被美国得州聘为杂交水稻顾问。还想留他在美国。袁隆平风趣地说:“鱼儿离不开水。要是肥水流向外人田,我这条鱼就快变成泥鳅了。”他借访美把尹华奇重新召回麾下。温饱时代过后,袁隆平为尹华奇立项,专攻改良稻米质量。不牺牲产量,提高稻米品质。

1987年,袁隆平领衔研究的二系法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每年获得110万的项目资金。从94年开始,历届总理都拨出1000万总理基金专项支持杂交水稻研究。举世公认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几乎所有的中外重要名誉都送上门来。2007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而此前袁隆平在中国的院士之路却一波三折。1995年,历经四度推荐,最终在朱镕基总理的关怀下,袁隆平才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而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是传言纷纷,网友说了:“这样的贡献都不能当选,难道评委们不吃粮?”中国科学院没有袁隆平这个院士,就像联合国没有中国,是制度的悲哀。

袁隆平颠覆了俗人对大科学家的印象 他童心未泯 毫不古板

尽管天上有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他的画像,各种媒体常借他名字宣传,但袁隆平却颠覆了俗人对大科学家的印象。他童心未泯,毫不古板,不喜欢一本正经,衣着朴素比农民还农民。他说“我天天和农民在一起,如果穿得像个城里人,就会让他们觉得生分,他们就不会和你交心了。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再说,穿得挺挺刮刮的,怎么下地?”他常常对学生说,你们不要看我今年70多岁,可是我有着50多岁人的身体,30多岁人的心态,还有像你们一样20多岁年轻人的肌肉。这就是生活中的袁隆平。

解说:每天早上7点三十分,在大院里,就能看见袁隆平快乐的身影,做广播体操是老人早晨必定的运动项目,随着年龄的增长,袁隆平的爱好也越来愈多,从小时候的热爱到如今的打排球,下象棋,广泛的运动爱好,让78岁的袁隆平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

袁隆平:我性格非常开朗,比较乐观,倒是这点是可以的,是吧,这是好处要发挥自由思想,就是应该是这样子的,我培养研究生,第一个要求,你必须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收你,你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面,玩电脑那不行的。

下一页:面对爱情 袁隆平也拥有同样的浪漫和坚持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