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鼎盛:树立世之风范,铸造国之脊梁,欢迎收看风范大国民。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多如牛毛,文盲教育家绝无仅有,乞丐教育家武訓恐怕是空前绝后!80后90后的中国精英,离饥寒交迫的日子太远了,谁在乎武訓讨饭30年兴办义学?对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来说,大家最多想起五十年前有一场政治运动批判过武训。好在近年大兴民办教育;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国务院颁布《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规范民办教育的行政法规,到2003年底,中国各类民办大中小学校发展到7万多所,在校学生1416万人。中国民办学校和在校生都远远超过50年代的私立学校,而且势不可当。如果1951年毛泽东不发动批判《武训传》的全国性政治运动,五十多年来的中国民办学校能培养多少人才?
在地主家受欺负 武训下决心办义学
武训,一个乞丐能收入《清史稿》,既不容易又实至名归。武训本是穷得连名字都没有的贱民。在他晚年,朝廷为嘉奖他的兴学义举为他取名为“训”。清朝末年的武训靠乞讨缵钱,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处义学,善行惊天动地,民国名将冯玉祥称他是“千古奇丐”,张学良碑文题词“行兼孔墨”,把武训抬举到孔子和墨子的高度。在山东,一些学校还将武训像与孔子像并列祭拜,称为“武圣人”。武训办义学的新闻传到国外,《世界教育辞典》都有记录。因为他没有文化,所以武训又被称为“无声教育家”、“平民教育家”。
据《清史稿》记载,武训生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当时是堂邑县武庄人,今天属于山东冠县。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短诗《武训颂》对武训的一生做了概括,诗中这样说:“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
李燕 清华大学教授:说到武训先生,我特别要加重语气说“武训”,不是“鲁迅”,因为在我大部分讲话中间,很多人以为我在谈鲁迅。
袁晞《<武训传>批判纪事》作者:应该说在现在很多人都已经不知道这个人了,然后五十年代武训还是很有市场的。
张子杰 武训历史纪念馆馆长:他七岁丧父,随母亲生活,小时靠放牛、放猪为别人做短工,稍大就做长活,当长工。
李燕 清华大学教授:干了活以后,把钱存在雇主家里,给雇主还写了个东西,等到支钱时,说你这钱支完了,他完全困惑不解,就凭着这些白纸上写着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字,就把自己一年的劳动成果就一钱没有了,憋了半天就说了一句:“做事要凭良心啊”。
吗鼎盛:受了欺骗的武训怎么也想不明白,在地主家扛了三年活,临到头来却因一纸字据而变得一无所有。他在村头的破庙里昏昏沉沉地睡了三天没动,有人还以为他已悲愤而死。没想到三天后,他却起来了,嘴里咕咕噜噜地说着自己编的顺口溜:“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李燕 清华大学教授:一边讨饭还一边卖艺,赶庙会,拿个大鼎,翻个跟头。赶上地痞拿他开心,你能挨我一拳,挨我一脚吗,你能挨我就给你钱,“行,只要给钱就行,打一拳一个钱,踢一脚两个钱”,
孟犁野 中国电影家协会研究员:这中间经过了千辛万苦啊,其中有用这个自辱自贱的办法,就是什么呢,就是跪在那儿,甚至于吞食砖头瓦块,甚至于吃蝎子吃蛇,
袁晞《<武训传>批判纪事》作者:然后他把这个钱存到地主家里边,然后再由地主帮他放高利贷,然后钱就慢慢的积累起来,
张子杰 武训历史纪念馆馆长:1888年他50虚岁这一年,在柳林东门外建起了第一处义学,命名为崇贤义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