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剧《外套》中国引共鸣 是“蜗居”也是“杜拉拉”
2010年10月18日 11:4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阿米特·拉哈弗:非常非常不同,反应不一样,有很多导致不同的反应,很难笼统的说,这是中国式的反应,这是西班牙式的,很难那么说。有时候剧院票价定的很高,所以只有很富的人来看,这会造成很大影响,有时候一天晚上和另一天晚上的反应也完全不同,周四和周五的反应可能也不同。

解说:而作为戏剧工作的从业者,也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演员汤唯就十分喜爱这部作品,甚至答应为《外套》的演出做义工,而另一些人也有不同的感受,先锋导演孟京辉曾在微博上写下《外套》观剧感受,形体戏剧表现爱情,灯光迷人、简洁多姿,舞台前10分钟感觉像一个三流巡回旅游剧团,中国40分钟像一个二流文化杂交剧团,后20分钟像一个一流哑剧剧团。

这样的评价或许有些苛刻,但是正是有了这样的批评,壁虎剧团的《外套》才能更加完善,才能呈现给我们更加完美的舞台艺术。

阿米特·拉哈弗:因为如果没有人批评这个剧,我会很担心,因为这个剧对观众来说不是单一的体验,它很复杂,它针对人们对不同的事物提出了尖刻的问题,所以有人不喜欢,要对这个剧有信心,我们听到的这些批评,这对我们来说不意外,对这个戏有很多不同的反应。

解说:而该剧的中方制作人袁鸿回应说,这出戏的好坏还得观众自己说,不在于我们做戏剧的说什么,不在乎一流还是二流,只要是能够贴近生活,折射我们的人生,观众喜欢看就行了。

阿米特·拉哈弗:外套象征着所有的人,都可能想尽力得到那些东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因为它非常的开放,在这个戏里面它对我们来说,象征着成功的可能性。它会在社会里面把你托举起来或者把你放到不同的社会层级,所以它象征着某种改变,转变,但是我们希望对于观众来说,它象征着他们各自特别的东西,可以是很多东西,可能是一个孩子、一辆车,带来他们的改变的东西,可以是很多很多东西,重要的是吴冠中要去找到它。

周瑛琦:壁虎剧团的《外套》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共鸣,我们坐在观众席看的时候,似乎我们在男主人的这个小家里面,就联想到我们中国的《蜗居》。我们在这个男女主人公在他们职场上进行的明争暗斗当中,我们又联想到我们中国的《杜拉拉升职记》。所以,不管是当时果戈里的俄罗斯,或者是英国,或是中国,其实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个经典作品的超越时空性。

在其中,我们似乎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且在过程当中逐渐的,慢慢的,把这个过程变成了一个非常亲密的一次自我对话。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是否也会因为一个象征性极强的一件光鲜亮丽的外套逐渐的、慢慢的、不知不觉的丢失掉最珍贵的自我呢,值得我们思考。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吴芮泽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