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为什么过去出的老三十六条,我们现在感觉起来成效不是特别明显,很大程度上有一个我们讲的叫做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问题,就是说国家把这个大门打开了,但是这个里头涉及到很多产业,它是要有具体的行政部门审批的,但是你审批的时候,它就有很多限制,所以民营企业碰到这些限制呢,很多审批审批不下来,或者要花很多的精力,很长的周期才能把这个审批的过程给走完,很多时候这个商计,或者经济的周期已经过去了,所以民营企业要进入这些领域,还有一个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政府现在搞宏观调控,搞管理经济,更多的是用行政审批的办法,特别你看像发改委,很多就用项目审批的办法,我批不批你这个项目,来调控这个经济的。
那么,以后将来中国政府特别在管理经济这一块,要逐渐转化成一个服务型政府,就是说我怎么更好的为国有经济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好,就是整体的各种所有的经济提供一种平等的有效的便利的服务,这也是政府的一个行政职能转变很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中国的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GDP(国内生产总值)占总值的60%左右,解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但在融资、市场准入及政策支持等诸多方面,享受的待遇与具垄断地位的国企则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此次民营企业会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其中呢?
戚纯生:关于民间资本去进入这个事情,它的这个形势还应该采用民营企业的形势,单独注册这样的一种形势。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可能这个总量很大,但是如果是说,让一些资本去做的话,可能每个人自己又是没有一种能力的。所以这个是我们也需要去考虑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把这些很小的钱,你的钱、我的钱大家聚在一起,那这个东西谁来去做这件事情,来把这些散钱聚成大钱,聚沙成塔,然后才能真正地去流入这个实体经济,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方舟:基本上是有两种模式,一种就是讲股权转让,就是现有企业的所有权转换的一个过程;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在现有企业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新的又能增量式的办法,增加一些新的进入的企业,这样的办法来增加行业的各种所有制的成分。那么,从国际经验,包括从东欧的转轨经验和中国的转轨经验来说,可能后者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张玮娜:新36条对于民间资本而言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想要改变民营经济一直以来的弱势地位,最关键还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在理念上和制度上的疏忽。在一些专家看来,除了“新36条”的指引方向之外,国家还需尽快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保证民营资本愿意进入放开限制的相关领域。同样,在发展的道路上,民营企业面临的传承、转型、创新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创新,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并应对新的市场挑战也是目前民营企业急需面对的问题。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徐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