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已经从经济的穷国打造成了世界上的经济大国。在建造经济大国的过程当中,民营经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有一个说法,当然这个说法并不像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那么严谨,大体上是说民营企业耗用了20%的金融资源创造了超过一半的GDP,解决了大概70%的人员就业问题,那么从增量的角度来看,我曾经看过一种数据,在过去十年、二十年,如果我们看人口增量的就业,其实国有经济对增量就业所做的贡献其实是负的,整体上来说在国有企业就业的部门是少数,绝大多数增量是靠民营企业。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这个群体,中央政府包括我们银行有责任让他们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不但政府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不能光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通过这个配套的这些政策,让这批人享受到现代银行金融服务,这是最主要的。
张玮娜:对于民营企业的这种特有情结,也许和中国民生银行本身就是民企这样的身份有关。据董文标自己说,他与国有四大银行等老总共同出席一论坛,被安排在所有人之后发言,张玮娜在介绍他时说,请民生银行董事长讲讲民营银行的生存环境,在中国有没有受歧视,究竟怎么被歧视。董文标回答说:“今天发言的次序,就是歧视。”不过,虽说民营事业在中国受歧视,没有所谓衣食父母,但也有在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优势,比如,不需向国资委汇报,中国政府保八过程中向各大国有银行提出了不同额度的贷款任务,民生银行都毋需面对。唯一的目标只是向市场负责。下节回来,我们一起看看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势而为,向自己开刀,在竞争激烈的金融业,如何开拓出自己的一片蓝海?
张玮娜:在近期开幕的中国上海世博会上,民生银行联手国内优秀的民营企业建立了民营企业馆。馆内有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这是一个由30000个水晶展牌组成的“闪耀矩阵”展示墙,每个展牌上都镌刻着每个企业的名字。整个闪耀矩阵在灯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色彩万千,展示了中国最优秀民营企业的精神、内涵和他们的梦想,可以说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世界级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集体亮相。但是在这炫目的背后,有调查显示100多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一直长不大、活不长,生命周期无法突破15年这个坎。究竟是哪一些东西限制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脚步?而对于恰恰有了15年历程的民生银行来说,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另辟蹊径,启动了二次腾飞战略,仅仅不到两年,就已经取得令业界震动的成绩,民生银行到底是靠什么来打破这个咒语?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我本来就是市场的儿子,这是很纯的市场的儿子。像我们这种市场符合市场要素这些东西的话,它的生命就会越来越强,并且它免疫能力非常强,自我修复能力非常强。所以它应该是很健康的,它也能应对这种挑战。因为我讲了,我们是很纯的商业机构,很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在市场中间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免疫系统。
1996年1月12日,作为中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入股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正式成立。它的特殊身份使得它在中国的国有银行中显得极为特殊。从某种意义上讲,民生银行担负着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的重任。
民生银行副行长梁玉堂:在民生银行成立的时候也有市场定位,也有自己的一套战略,就是民营、中小、高科技这七个字,至今记忆犹新。经过前五年的发展,民生银行的市场定位,我们当时体会到是有一些问题的,因为当时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还不是很大,民营企业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还不是很成熟,民生银行那时候也比较年轻,所以我们经营的前五年制定这种战略让我们“交了一些学费”,使我们曾经一度的不良资产把我们的13.8亿资本金吃掉了不少。当时为什么没有发展好,有市场方面的原因,也有民生银行自身成立的时间短,经验不足的原因。
第二个五年,民生银行走过的路就是和其它银行基本同质化。国有大银行能做什么我们也往里面做,那时候我们提出了“安全感”,有政府的背景、有国家的信誉做后盾,是不是资产质量会安全一些,所以我们第二个五年走了和其它银行同质化的道路,没有特色、没有差异化。在这五年的经营当中,民生银行有得有失。经营十年以后,我们发现跟其它银行进行竞争、进行拼搏,没有太多的优势。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所以说,你作为一家商业机构,你要看到未来市场经济深化以后,它需要什么的一种银行制度,你创造什么样一种银行制度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你要下决心,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挑战,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这种变革实际上都是一种利益的调整,一种观念思想方面都很重大的调整。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没有那么轻易的。
张玮娜:长期以来,包括中国民生银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银行一直延续着总行、分行、支行的块状管理体制,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在中国的银行内部,是客户经理绑架支行,支行绑架分行,分行又绑架总行。因为客户资源掌握在地方手里,同业间的竞争让客户经理们往往是抢到单再说。而国际上包括汇丰等主要商业银行所采用的,大都是以业务条线垂直管理的事业部体制,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了从以规模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事业部制尝试,这一管理体制70、80年代进入欧洲,98亚洲金融风暴后也在东南亚逐渐推广开来。尽管不少中国的银行已经意识到事业部制优于传统的总分行制,但真正下决心推行事业部制改革的却只有民生银行一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也再次成为同业中的另类标志性人物。
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2007年11月,当中国民生银行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强硬”的方式,将分行的部分骨干和信贷资源管理权上收到总行,组建事业部形态时,谁也无法断言这场“招招见血”改革的最终效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徐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