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境西方裁员东方减薪 折射文化差异
2009年02月23日 08:46凤凰网专稿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金融危机] [减薪] [裁员] [刘芳] [财经正前方]

人类与经济危机的历史已有“惊情四百年”

解说:09年伊始,仅1月16日一天,全球就至少有2万1000个岗位成为被裁撤的目标。有专家认为,如果说去年10月开始的裁员减薪更多是受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那么现在这一轮则实实在在迫于业绩的大幅下滑。

任戈:我们过去做的这个调查发现,有三个行业在这次金融海啸中的影响最大,第一个就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非常多的制造业,就是像珠江三角洲的三来一补企业,大约这个是占最重的。第二个就是建筑、建材和装修业,第三个就是电子、电器、通信行业影响最大。

解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金融海啸。美国股票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数日内,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经济危机带来大规模的企业裁员、工人失业。1933年,失业人数达1300万人,几乎4个劳动力当中就有一人失业。到1938年仍有五分之一的劳动力失业。街头上的苹果小贩成了大萧条时期最为人熟知的象征,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曾经是成功的商人和银行家。

任戈:那么美国的经济萧条差不多搞了十年,那么最高峰时失业人口达到40%,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失业,过去是没有这么高的失业比例的,你知道今天看美国失业比例,大约就在2%、3%这样一个的水平,高峰时达到40%,意味着有一半人都在街头没有活干,其实就是因为企业的倒闭和企业大量的裁员造成的。那么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解说: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还在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中国人每天忙于应付各个派系的斗争和列强的瓜分,没人关心什么是金融海啸,什么是降薪裁员。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导着中国经济,父辈退休子女接替,工作更像是“世袭制”,一做就是一辈子,失业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名词。直到1978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裁员和降薪才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

任戈:过去30来讲,也是中国过去30年都是基本上差不多以两位数的数字在增长,所以中国的企业从来没有这样大规模的做过裁员,每年都在扩张,每年都在招收,即便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其实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但真正的话这一次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最大的。

刘芳:太久远的历史暂且不追溯,即便是从1637年的荷兰著名的郁金香投机算起,人类与经济危机的历史已经有“惊情四百年”了。但是,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经济危机引发的第一印象恐怕还要算是“倒牛奶”,在那个一年也喝不上几次牛奶的年代,我们的教科书这样描述: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每十年爆发一次。资本家们宁愿把牛奶大桶大桶地倒进密西西比河,也不肯给穷人喝。中国的市场经济一走就30年,这次有可能是中国第一次亲身经历真正的经济寒冬,但是除非你发现牛奶里面有OMP,人们还没至于要把牛奶大桶大桶地往河里倒。尽管如此,倒闭、裁员、减薪、限薪等等的事情,却一时间成为最让人揪心的话题。从外贸出口到制造业,从房地产业到IT业,裁员降薪仿佛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染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下一页:香港私营机构裁员对象大多是内地员工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