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议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形态
“凤凰”腾飞已经八年了。凤凰卫视以“向世界发出华人媒体的声音”、“拉进全球华人的距离”、“构建两岸三地桥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短短时间便在华语媒体中争得强势。然而为凤凰卫视赢得如此声誉的不是藉以起家的娱乐节目,而是其后迅速发展的新闻节目。八年来,凤凰已经实现了从新闻节目的单一形式走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整体新闻节目框架,完成了从以娱乐为主向以新闻为主的转变;资讯、评论、访谈、专题以及现场直播等新闻节目形态向纵深发展,突现了凤凰从资讯传播向观点传播拓展的思路和理念。其中,新闻评论节目形态的丰富和不断完善,为凤凰卫视在全球传播市场上发出自己的强音,树立自己的权威尽到了绵薄之力。本文以凤凰卫视几档不同风格的新闻评论节目作为切入点,分析其节目形态和传播优势,借以探讨电视新闻节目的新卖点——新闻评论节目。
一、 新闻评论的“电视化”
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与传递方式,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对意见性信息的传播,是意见性信息的直接表达方式,是各类针对现实生活中重要的新闻事件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直接做出规律性的认识与前瞻性的分析,剖析和解释事理、发表意见,最终可能深化为对哲理的某种感悟和提炼的文体或节目形式的总和,历来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
电视新闻评论同样居于这样的位置。电视新闻评论采用视听结合的多感官符号共享的综合传播形式,运用“电视化”的表现手法,为意见性信息的表达创造出了更多更灵活的形式、构建了更为活跃的话语平台。凤凰的新闻评论节目就有纯评论性节目如《时事开讲》、谈话节目如《锵锵三人行》、以及集现场采访、专家访谈与后期编辑整合的电视述评节目等类型。这些节目都能够发挥电视传媒本身声像兼备、视听结合的特征,结合新闻评论本身的“言论性”优势,直观、纪实的同时为观众带来了思辩色彩和价值判断。
1、《时事开讲》:观点的提供商
《时事开讲》是凤凰卫视于1999年8月推出的一档时事评论节目,新闻评论员曹景行和何亮亮以敏锐的触角、精辟的见解、灵慧的思维以及多年的经验和判断,与主持人董嘉耀共同针对当前最热门的新闻话题,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突发新闻,从华人的角度与视野做出分析评论,并展望事态的发展;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约请相关专家及权威人士,深入讨论事件的真相及内幕,为观众提供与众不同的最新信息和背景资料,提供新的认识事件的方法和角度,帮助观众更立体更全面地了解和判断国际与两岸形势。每期30分钟的节目围绕着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主持人充当“发球员”的角色,同时换位为观众的身份,在倾听中思考与发问;新闻评论员则扮演“有观点的传播者”,抓住问题、剖析问题,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和表达,在节目中起核心作用。在选题上,涉猎国际、国内尤其是两岸三地的时政与主流话题,往往从一个更加宏大的国际背景来引导观众,并提供更加深、广、透的相关信息与言论。比如在“5.20”台湾领导人陈水扁就任的事件中,《时事开讲》先后推出了《台湾政局新焦点:520前瞻》;《陈文茜分析陈水扁的政治性格》、《陈水扁520就职前的低气压》、《520讲词解读》、《520之后的两岸关系》;《中国:统一法与统一模式》;《两岸关系再思维》等一系列解读两岸关系的节目,约请各路台海问题的专家与知名人士,从台湾大选前后的最新政局、大陆的政策与态度、国际反应以及未来台海局势发展等多个方面和层次,对陈水扁就职这一敏感事件做了详细和客观的剖析;不仅弥补了国内由于政治原因不便报道和判断的缺陷,也引发了观众对两岸关系问题深深的关注和思考,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此类的新闻评论节目还包括《新闻今日谈》、专业财经评论《财经点对点》以及军事评论《军情观察室》等,通过对专业性新闻评论节目的构建,使凤凰卫视已经全面打造完成了时事、财经、军事等方面的权威评论品牌,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引导氛围。
2、《有报天天读》:信息筛选机
凤凰卫视中文台于2003年1月6日推出了这档新锐的个性化电视读报栏目《有报天天读》。将它归为新闻评论节目是因为它对信息的独特梳理方式。在这样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包围,而真正重要和有用的信息往往被淹没其中。《有报天天读》正是扮演了信息筛选机的角色。正如肖克罗斯所说:“传媒的任务不就是筛选、提炼、解释和传播信息吗?”筛选的过程便是观点的形成过程。与其它信息类节目不同的就是,《有报天天读》信息量大,内容充实、节奏明快;既有信息提供,又有独到见解。 节目分为六个环节:天天头条、天天两岸行、天天浮世绘、天天焦点、天天有话儿以及天天点题;搜罗全球主流的媒体和重要报纸、杂志的最新信息和精华焦点,包括美国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卫报》、《国际先锋论坛报》等,以及来自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韩国、中东地区主流传媒的主流话语;不仅将当天的重要新闻尽收眼底,还对不同的报章新闻进行同题对比,提供相关评论,对信息的了解既广泛又深入;而节目主持人杨锦麟充分发挥口播语言的优势,对信息进行吸收、整合,极度张扬个性的评论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令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有报天天读》节目(此类节目还包括《周刊点点评》、《媒体大拼盘》)的成功在于它实现了将平面媒介的单向度传播形态转向电视多符号共享的视听综合传播;巧妙的将资讯与评论融为一体,以“集约化”的经营放大新闻传播的报道和评论两大功能,实现了资讯的即送即评、资讯与言论并重。《有报天天读》自开播以来已经日渐成为观众消费资讯、接收观点的新时尚。
3、《锵锵三人行》:俗人有闲话
《锵锵三人行》是一档评论性的谈话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的精英名嘴,针对每日热门资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所选取的题材多为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时政、社会以及市民新闻;他们的言论与意见也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豪情,话题往往引出出人意料的联想,激发另类的观点与视角,达到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融汇信息传播和辩析事理的目的。主持人的角色是引导嘉宾发表极具个人色彩的大胆言论,采用日常聊天的形态、营造谈笑风生的气氛,更多地强调平民化、趣味性和知识性。在今年5月11日到20日的“三人行”中,所涉及的话题就包括《母亲节感言》、《征集DV影像类话题》、《交通拥堵背后的人性特征》、《酒后驾车的危险》等对身边市井小事的充分关注,也有《战争有无规则可言》、《探讨日本的民族性》、《闾丘露薇眼中的温总理》、《杨锦麟剖析两岸关系》以及《血腥屠杀画面是不是阴谋》等紧贴国内国际时事热点的另类观点。
如果说《时事开讲》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道色香味浓郁、风格高雅齐全的正餐的话,那么《锵锵三人行》则是每日必不可少的开胃小“零食”,话题轻松、风格活跃、简洁迅速,堪称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典型节目形式。
4、《时事辩论会》:观点的交锋
美国电视观念认为:“争论”是电视新闻的一种方式、一种语言;电视新闻的话语应该是多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观点应该要相互不断地撞击。“新闻是有背景的、背景是有观点的、观点是可以争论的”。《时事辩论会》便是切合了这样一种电视新闻传播观,以辩论的形式评论时事,以思辨的色彩引导观众,其创新之处在于主持人和现场嘉宾的那一场火花四溅的争论。节目每次由主持人设定一个时事热点话题,从大陆、香港或海外邀请“名嘴”参与,由多位背景各异、领域不同、慧黠过人的嘉宾站在相反的立场上进行激辩,互相争抢话题、表达观点,形成热烈的现场争辩气氛;场外观众通过网络论坛和短信投票的互动形式即时参与争论,发表意见。观众在不同观点撞击的火花中洞悉事件的不同角度,对事件的真相本质会有更透彻的了解。
通过以上对凤凰卫视多档新闻评论节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凤凰显然正在编织着一个与自身资讯相匹配的评论带,并且正显示出独特的成功。老板刘长乐认为:凤凰在2003年间,两大战略性的内容改革就是打造完成了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直播的新闻资讯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解释性评论带的形成。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产品的成功,必将遭遇来自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激烈竞争,那么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节目为何在激烈的传播市场上能保持如此高的威信和强大的影响力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何以实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与社会效益的优化,并带来电视产业作为“影响力经济”和“注意力经济”的良好效益?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看点”或者说“卖点”究竟是什么?电视新闻媒体在电视评论方面还有那些拓展的空间?
作者:钱庆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