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斯大林为报复中方大幅提高援华专家报酬 毛泽东:照办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949年8月14号,几架飞机先后降落在北平西郊机场,飞机上走下来的是中共访苏代表团的团长刘少奇,而同刘少奇一同归来的还有苏联方面派出的220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经济和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凤

核心提示:1949年8月14号,几架飞机先后降落在北平西郊机场,飞机上走下来的是中共访苏代表团的团长刘少奇,而同刘少奇一同归来的还有苏联方面派出的220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经济和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

凤凰卫视5月14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苏联专家来华援助 最高工资每月2500斤小米

陈晓楠:1951年在苏联生活了十二年的留苏学生陈祖涛回到了中国,随后被安排到了长春一汽工作,当时留学生非常紧缺,陈祖涛本来想选择到发动机车间工作,但是没想到却被安排翻译俄文图纸,当时一万多台机器已经从苏联运回,密密麻麻摆放在了车间,但是因为缺乏专业人员这些机器的识别和归位都成为了一个问题,更别说安装调试了,全厂上下甚至根本找不出一个看得懂俄文图纸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陈祖涛开始了他回国之后的第一份工作。

解说:1949年8月14号,几架飞机先后降落在北平西郊机场,飞机上走下来的是中共访苏代表团的团长刘少奇,而同刘少奇一同归来的还有苏联方面派出的220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经济和工程方面的专业人士。此时的中共在军事上已经取得绝对优势,控制了大半个中国,政权指日可待,然而对于长期在战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支队伍来说,战后的建设是一道难题。

据当时的情况统计,华北有150万党员其中130万是文盲或半文盲,在区委以上领导人员中近50%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依靠这样一支干部队伍当然是无法对偌大中国进行有效管理的。因此早在1948年东北局书记林彪就致信斯大林要求派遣大批经济顾问和专家来华,帮助制定东北恢复国民经济的计划。然而斯大林对此并没有立刻答应,这不仅是因为此时的斯大林还不确定中共夺取政权后是否会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并保证对苏联的忠诚,也是因为苏联专家缺乏对中国的了解。1949年1月,米高扬访华,五个月后刘少奇访苏,正是这两次互访使得中苏双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也最终促成了苏联决定向中方派出专家,帮助中方进行经济建设,1949年后,中苏签订了中苏关于专家问题协定,其中第一条苏联政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请求,派遣苏联专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企业及机构和组织工作。然而这场援助显然不是无条件的,在刘少奇访苏时,斯大林就明确说,我们应当谈妥关于专家的报酬,我们认为如果你们是按照粮食向你们的专家提供报酬的话,对苏联专家也可照此办理,但是应当按照你们的优秀专家的高水平报酬标准提供给苏联专家,不能低于,当然也不要高于这个水平。刘少奇回国后中方经过商议,将苏联专家的临时薪资暂定最高标准为2500斤小米,当时中国政府的各部部长的待遇是每人每月2800斤小米,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副主席每月也只有3400斤小米。

苏联要求提高来华专家待遇 毛泽东指示照办

赵进元(哈尔滨锅炉厂老员工):专家生活条件挺好,咱们都按照人家苏联那时候的生活方式,生活条件,这个待遇给人家安排的,咱们尽量的话呢,咱们中国人没有那个条件,没有那个水平,是不是,吃的话也不那么好,是不是,但是人家就是苏联专家来了以后,你就得按照人家那个待遇,人家那个标准给人家安排。

解说:一位名叫克洛奇科的苏联专家后来回忆说,我在苏联每月工资5000卢布,到中国后这笔工资照发,每月还能在中国领到530元人民币,克洛奇科这样安排自己的开销,大约110元买食品,60到70元买衣服,30元用于洗衣订阅报纸,购买书刊和其他花销,每月大约还剩300元。1950年初,由于斯大林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极不情愿地签署了有利于中国的关于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协定,从而丧失了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地位及经济利益,为了报复中方,斯大林大大提高了专家的报酬,更有甚者提出如果苏方人员犯了错误一律由苏方处理,中方无须过问。

梁维燕(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个中国的政府规定的必须严格按照苏联专家建议,每一件事专家有的所有的建议都要有书面记录,而且上报到工厂的这个那时候叫专家办公室,都得上报执行怎么样,执行的不好就得给处分,我们的工厂有一个老工程师就是他觉得这个焊接工程师,他觉得这个焊接方法不见得好啊,用他的办法去做,苏联专家不干了,反对,这个说你不按照我的意见办,结果报到厂里头,这一下就完了,受处分了,记过处分,所以我们对这个苏联专家的态度呢我们尽量能跟他搞好关系,按照他意见办,要跟他很好的合作。

解说:1950年2月,苏方提出的苛刻建议令留在前方与苏联谈判的李富春都有些无法接受,他致电毛泽东并中共中央认为苏联提出的专家待遇和条件过于严苛,毛泽东看后,面告周恩来不必再争,即照所提办理。其后不久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名义电告李富春等人,关于专家协定的条款不必再争,即照苏联政府所提条件办理,我们由此取得经验,加紧学习,谨慎工作,以便第二年精简专家,亦甚有利。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苏双方达成了协议,参与技术援助的苏联专家逐年递增,1952年和1953年,每年约三四百人,而1957年则达到了两千二百多名,而据中方档案文献记载,1949年至1960年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总计至少应超过18000人。

陈晓楠:据当年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俄文翻译的阎明复先生回忆,来华的苏联专家有一次还闹了一件类似笑话的事,几个从鞍钢过来的年轻苏联专家到了北京,在城市中心游逛,他们出示工作证之后就进了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就是中南海,他们问清楚毛泽东的住处之后,向警卫人员出示了一个小红本,说他们很想和毛泽东聊一聊,而毛泽东最后还真的接见了他们。事后苏联专家组的负责人阿尔希波夫从中国同志那儿知道了这事儿,就找到这些专家谈话,他们回答说他们自己其实也从未料到毛亲自接见他们,这一事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联专家在中国受到了充分的信任。

在苏联专家进入中国的同时,中方也采取了多种方式和途径来介绍宣传苏联,以保证国内更好地接收苏联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仅1950年到1952年三年当中翻译出版苏联的书籍、著作就达到了3000多种,其中列宁、斯大林的著作达到两三百万册,同时中方还举办各种关于中苏友好宣传苏联的报告座谈会,也将近十万场次,参加的人数多达五千万。各种方式的宣传报道无疑增加了国内民众对苏联的美好的印象,从而产生了学习苏联的更高的热情。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责任编辑:马思文]

标签:苏联 专家

2015-05-14凤凰大视野 滚滚红轮——50年代工业记忆(四)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5/14/13656831-20f0-4543-a1ae-2743da5f66ec.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