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尼克松访华令普通民众震惊 称将美帝头子请到家中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美国,公共外交的定义,就是跟我们所说的对外宣传或者对外传播,既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等手段,向外国公众介绍本国的政策和价值观,影响外国人对于本国的印象,提升他们对于本国

核心提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美国,公共外交的定义,就是跟我们所说的对外宣传或者对外传播,既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等手段,向外国公众介绍本国的政策和价值观,影响外国人对于本国的印象,提升他们对于本国的好感。

凤凰卫视12月18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开卷八分钟》。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新书,书名是《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建构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作者是一位研究媒体和公共关系的专家,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家,姚遥博士。

这本书据我所知,就是把中国的对外宣传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而且是写出了这样的一个对外宣传史,这本书应该是第一本。

但是这本书,他仅仅是在回顾,他实际上是通过中国对外宣传,就1949年到现在对外宣传的历史,他更重要的是要开启未来,就是为构建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供更多的资料,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我想首先他是对于从事对外宣传工作的这些媒体的同行,肯定是有帮助,同时对于外国了解中国是怎么样,来宣传自己的,也可能有帮助。

这本书他有三个序,另外还有一个前言,一个序论,正文一共有七章,另外还有一个结语,还有一个后论,总共是41万字。

这本书为什么请三个人来写序言,因为这三个人都是写序言最合适的作者,第一位就是李肇星,李肇星大家都熟悉,曾经是中国的外长,李肇星外长,他为这本书写的序言的题目就是“人民至上、人民万岁”,在讲到这个对外宣传的时候,李肇星是这样讲的。

他说,就宣传工作而言,唯人民是上帝,你的言语,文字、影像能够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国人和世人,你坦诚平等对人,不嫌贫爱富,欺软怕硬,装腔作势和空话连篇,上帝们便会喜欢你,愿和你一起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你说的,写的,演的再多,再华丽,上帝们不听,不看,不信,便毫无价值。

只会浪费时间和钱财,甚至污染生态和生命,这话说的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另外就是赵启正先生,赵启正先生是中国首任的外宣办的主任,他在里面也对本书做出这样的评价,他说姚遥博士在这个序论中,很清晰的讲起了对外宣传,对外传播和公共外交,这三个极为相关的概念,在我国和西方不同时代理解的差异,他在书中提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的美国,公共外交的定义,就是跟我们所说的对外宣传或者对外传播,既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等手段,向外国公众介绍本国的政策和价值观,影响外国人对于本国的印象,提升他们对于本国的好感。

而近几十年来,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公共外交这一概念外沿在不断的拓展,内涵不断的丰富,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对外传播国家形象的新兴主体,也就是说,各种有机会进行国际上交往的社会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精英人士,甚至一般公众承担的公共外交活动,开始风生水起了,赵启正就从这个角度就对这本书的一些要点,他已经有了他的阐述。

第三个写序言的是傅高义,大名鼎鼎的傅高义,也就是他写的《邓小平时代》,不仅出了英文本,除了海外的繁体中文本,也出了中国内地的简体字本。傅高义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书名是《庐山内外观庐山》,这也只有中国通才会用这样的词语,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

傅高义他说,作为一名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我对于姚遥博士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如何向外部世界展示自己的历史经纬,以学术的观点汇集成字,心怀感激之情,他查阅了纷繁浩杂的文献档案,甄选了趣味盎然的历史照片,在一个国际关系不断变化重组,中国领导层依次改革换新届,可用的传播媒介大放异彩的时光大背景底下,将探索历史的镜头置于广阔的视域之中,告诉我们在一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展中,针对国际舆论的公共关系,能够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姚遥博士在书中展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历史案例。

这里我们就跟大家先分享一个案例,那就是从尼克松访华来看中国对外宣传的促进,因为尼克松访华实在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实我们知道,因为我也是那个时代,我不是见证者,我们是观察者,当时都能看到,那时我还在工厂工作,当我们听到说,毛泽东主席要邀请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尼克松来访问中国的时候,我跟全世界的人都一样,我们都惊呆了,震惊了,中国突然把美帝国主义的头子邀请到中国来。

尼克松访华对于当时还被认为是处在竹木之中的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的机会,比方说书中也介绍这样一个案例,当时报名来采访尼克松访华的美国记者多达一千人,但是中国当时不可能接待这么多记者,后来名单虽然有了很多删减,但是还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多的外国记者,当时美国记者访问中国,比方说有很多这样的理解。

当时电视卫星在美国已经开始普及了,美国的电视台在北京拍到的,比方说毛泽东和尼克松见面,还有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很多镜头,怎么能够传到美国去?如果按照传统方法,先用邮寄的方法寄到香港,再寄到美国,早就是明日黄花了。

如果美国要在中国建一个地面卫星站,这又不合中国当时的环境,但是,周恩来总理很巧妙的就化解了这个难题,我们看到其实周恩来总理就是一个对外宣传的大师,他就说让美国人在北京建一个地面卫星站,然后中国把他买下来,然后再租给美国人,这样的话就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看到大量的有关尼克松总统,在北京,在上海,在杭州访问的镜头,就通过了实时的卫星广播,进入的美国的千家万户,也进入世界的千家万户,可以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通过,因为那个时候,现在还是如此,国际媒体他是由西方所主导的,但是当全世界的民众通过电视卫星的信号,看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在中南海的书房里面纵谈天下大事,看到尼克松在长城参观,在杭州西湖,还有跟周恩来总理的觥筹交错的片子,这一些都马上让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就改观了,所以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看的话,尼克松访华,可以说是一个中国,而且中国当时还在文革当中,还没有摆脱很多左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案例,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案子,在现在也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开卷八分钟》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梁文道【主持人专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1705-1715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中国 对外宣传

2014-12-18开卷八分钟 《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建构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2/18/1aacff8c-ad51-4e6d-b297-f1cd818386e5.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