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孙中山少时与友人公然反清 被称“四大寇”


来源:凤凰卫视

核心提示:1866年11月22日的一个早晨,在澳门北面接壤的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姓孙的务农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婴,这已经是孙家第三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为孙文,这个孩子从小聪明伶俐、笃信好学,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地

核心提示:1866年11月22日的一个早晨,在澳门北面接壤的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姓孙的务农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婴,这已经是孙家第三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为孙文,这个孩子从小聪明伶俐、笃信好学,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地好奇;12岁的时候,孙文跟着母亲来到了澳门,辗转前往夏威夷探望长兄,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被西方文明所震撼。

凤凰卫视12月16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吴小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以快得难以适应的速度对外开放,英、法、美等各国纷纷在北京派驻使节,清朝的主权摇摇欲坠,由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洋务运动一度给清皇朝带来了一线生机,当时许多人都相信只要学习洋人的长处自强求富,便能够对付西方列强,重振大清国威。而就在这场改良运动由上而下蔓延全国的时候,1866年11月22日的一个早晨,在澳门北面接壤的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姓孙的务农家庭出生了一个男婴,这已经是孙家第三个孩子,父亲给他取名为孙文,这个孩子从小聪明伶俐、笃信好学,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地好奇;12岁的时候,孙文跟着母亲来到了澳门,辗转前往夏威夷探望长兄,这也是他人生第一次被西方文明所震撼。许多年后,回忆起小时候的这段插曲孙中山先生是这样描述的,“此行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穹天地之想。”一颗改变中国的种子在那个时候已经种在了他的心中,孙中山之后还经常逗留澳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谈论国事、酝酿改革,十多年后,一场场席卷中国的革命运动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里萌芽发酵。

孙中山少时与友人公然反清 被称“四大寇”

解说:这是一条清朝同治年间填海规划出来的街道,在清末民国年间这里是出名的花街柳巷,平日歌舞升平、繁花似锦,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就在这条街的尽头有一家走过将近一个半世纪的老旅店至今还招呼着往来澳门的旅人。清朝同治年间,这里曾经是一个私人会所用来招待贵客洽谈生意。新华大旅店的第四代传人葉崇茵告诉我们,在2006年一个夏天的夜晚,旅店后面的副楼遭受了一场莫名的大火,谁也没有想到大火扑灭后一段尘封多年的记忆从此被打开。

葉崇茵(新华大旅店第四代传人):因为损毁严重,就被评定为残危楼宇,于是我们就要把它拆了重修,但是有趣的地方就是歪打正着我们拆卸之后发现原来在建筑物的内部有些很特别的秘道,有一些被砖密封了的密室,我们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下面一直有人住却从来没有人发现有这些密道、有这些密室,后来我们发觉印证了历史,才发现原来在革命的年间这里的确是一个革命烈士和先辈的秘密藏身点。我现在上来的这里四楼在私人会所的年代它是一个贵宾厅,为什么这里是贵宾厅?最主要是这里比较安静,地方特别宽敞,最主要的原因空气特别流通,那空气特别流通主要是拜这个天窗所赐,这个天窗开在这里的原因有另一个故事,就是据我家族里的老人家所讲我阿公说以前这里真有个天文台,这个所谓天文台就是一个哨站,当时这里的一些革命党员他们在这里藏身的秘密据点,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地方让他们居高不下看到附近的动静,令他们可以逃避被人追捕,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可以逃走,一有什么事就立刻爬梯,把梯子收上去这里就什么也不会被发觉,就只以为是一扇窗。

解说:晚清时期的澳门已成为葡萄牙海外殖民地,对于酝酿革命推翻满清的爱国志士来说澳门成了一个特殊的地方。19世纪末,中国进入了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最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的孙中山便是利用澳门自由言论的空间批评时政、鼓吹革命,1890年,澳门濠头月刊上刊登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政论文章,文中建议清朝政府兴办农学会、禁绝鸦片,救国主张哗然全城,写这篇争论的人正是当时还在香港西医书院做学生的孙中山。

陈树荣(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孙中山把澳门当作他最早革命的地方,他在这里受到革命的启蒙,孙中山最早发表革命言论是在1890年发表一篇《致郑藻如书》,他发表一封书信给郑藻如,是香山的一个外交官员给他一封信,提出很多改良措施,后来还有很多政论的文章都是发表在澳门。

解说:道不孤,比有邻,大学时期的孙中山经常来往与香港与澳门之间,除了撰文论政,还在澳门土生葡人飞南第的协助下创办了境海丛报,从此有了文字救国的坚实阵地,当时他和杨鹤龄、陈少白、尤列三位好友经常聚在杨鹤龄家中诟病时政,由于言语激烈、公开反清,被时人称为“四大寇”。这里是亚婆井前地旁的龙头左巷,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孙中山经常出没在这条巷子里,这条看死平凡的小巷子隐居着一位思想巨人。

陈树荣:郑观应,当年隐居在澳门,写《盛世危言》期间当时他已经有40多岁,他在这个地方见了很多朋友,很多名人,其中一个很有名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孙中山先生,当时孙中山只有20多岁,还在香港读医科大学,郑观应比孙中山大了24岁,已经是隔了一代人,孙中山早期的时候思想是一个维新变革的思想,他是希望透过一个维新变革的道路希望中国振兴富强。

解说:郑观应世局澳门与孙中山同籍香山,早年曾在洋务总督李鸿章处某事,在上海创办轮船公司,主管上海织布局和电报局,自幼受西学熏陶郑观应在洋务运动中浮沉过十年,阅历丰厚,也就是在孙中山经常往来闲坐的日子里郑观应逐渐梳理出了一套富强救国的思想系统。民主自由的世界观震荡着年轻孙中山的心灵,一个新中国的轮廓渐渐地在这个青年眼前清晰,然而当年的郑观应也没有想到这个常来叩门的年青人将会为中国带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国度。1892年9月的一个早晨,一位26岁的小伙子提着一个药箱走进了这家医院,见过院长后他被安排在医院的宿舍暂住,这个人便是镜湖医院第一位西医,也是澳门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西医,在香港西医书院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孙中山选择了来澳门行医,因为这里是他的革命救国事业的摇篮,以镜湖医院为大本应,孙中山还在草堆街开设了自己的门诊中西药局。

吴培娟(镜湖医院代院长):当年孙中山先生来镜湖医院担任义务西医的时候他需要资源去支持他以及开药局,所以我们当年的理事和董事大家签名借钱给他,做见证人、担任人,他先后在我们慈善会里面借了两次钱,一次是二千元的白银,另一次是一千多的白银,先后接近三千多,但我们慈善会的记载当时一年的支出才四千多元白银,可想而知当时我们的社会上所以的名流以及我们医院的董事很信任孙中山先生很支持他,也都知道他除了医疗还在做革命的工作。

1909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打响了第一枪。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总统。

解说:1912年5月24日,孙中山回归故乡,经过澳门时特地回镜湖医院探望朋友和同志,虽然二次革命后他再也没有来过澳门,但他的原配卢慕贞、长兄孙眉、长女孙珽都在澳门安居,直至终老。

冼星海诞于澳门渔船 在渔歌声中获音乐启蒙

吴小莉:无论在世界各地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华人交响音乐团的表演必定会演出《黄河》和《梁祝》,这两支由西方音乐演奏的中国曲子对中国音乐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听到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改编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谱写的《黄河大合唱》,当年他听了诗人光未然的诗作《黄河》思潮涌动,在延安的窑洞里耐着严寒,用了6天的时间抱病写了这首曲子。1939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相继观看了《黄河大合唱》,周恩来亲自题字称赞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抗战期间冼星海的音乐激励了无数爱国同胞投身于民族救亡的洪流之中,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被这个波澜壮阔的音乐所震撼,怀念这位民族音乐家的时候我们发现他的音乐启蒙原来就在澳门,这个曾经被称为是小渔村的地方。

郑国强(澳门历史文物关注协会理事长):冼星海他也是在澳门出生的,他是一个渔家子,他的家庭就在澳门的渔港下环区,从他的名字你都可以看到他应该在澳门一个星光灿烂的海面上出生,所以叫星海。

解说:冼星海出生的澳门下环内港,20世纪初时常年漂泊着以打渔操舟为业的水上居民,他们被称为蛋民,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在海上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半年,28岁的母亲黄苏英带着他回到娘家,和自己的父亲黄锦村住在一起,祖父和母亲天天出海打鱼来支撑生活,曾经做过水手的黄锦村闲时喜欢吹箫,年幼的冼星海便是在祖父的箫声、母亲的渔歌声中一天又一天地长大。

郑国强他音乐的启蒙从他曾经作了一首歌叫做《顶硬上》,那顶硬上我们很熟悉了,是澳门的一首著名的民谣,是这样唱的,鬼叫你穷啊,顶硬上,鬼叫你穷啊,顶硬上。

解说:还不到7岁,冼星海便离开澳门,在广州、北京、上海、法国巴黎辗转求学,回国后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创作了《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等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数之不尽的中国人在他的音乐中看到了自由的曙光。

吴小莉:就在冼星海离开澳门的第五年辛亥革命爆发,本来就是革命思想摇篮的澳门发起了几千人的华服剪辫会,誓要彻底洗去清皇朝留下的痕迹,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远在欧洲的葡萄牙也发生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帝制,而葡萄牙的海外殖民也步向了衰弱,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澳门四处都充斥着不安定的气息。1922年的5月28日,在澳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发生了一场快速升级风波,中葡两方的势力剑拔弩张,武装冲突一触即发。

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凤凰卫视官方微信平台,更多精彩尽在凤凰私享会!

          

点击关注官方微博@凤凰卫视官网,更多精彩内容实时掌握

《凤凰大视野》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陈晓楠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0900-0935

[责任编辑:王圳]

标签:澳门 辛亥革命

2014-12-16凤凰大视野 小城大事——澳门五百年风雨路(二)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12/16/552d77c1-7942-4368-be58-96f03ed0beba.jpg

凤凰卫视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