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开国大将王树声:将私用车路程记录下来按规定付费


来源:凤凰卫视

人参与 评论

核心提示:他曾是一名私塾先生,1926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南征北战,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孤身辗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抵达了延安与组织会合。之后,他追随徐向前元帅,把一支小规模的红军部队拉成了十万大军

王宇红15岁参军背后:求了父亲好几天

姜楠:1960年,王宇红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王宇红就在八一幼儿园开始了自己的住校生涯。学校实行军事化的教育体制,严格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练就了王宇红军人一样的生活作风。

解说:和其他干部子女一样,王宇红小时候上的是北京八一幼儿园,工作忙碌的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们,他们都选择了让孩子住校。

王宇红: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就是睡觉的时候都要跟当兵立正似的。就是老师说关了熄灯号吹响了,要睡觉了,每个孩子就哪怕是睡中午觉,两个手都要贴着这个腿这个地方,就是要闭上眼睛这样睡觉。完了早上起床的时候每个人是有一个蚊帐,那个蚊帐是圆的,从房顶上吊个线,这样的蚊帐。完了早上起来只要那个起床号一吹响,整个八一校园是这样,起床号一吹响,你都能想到那个动作。就是这个左手是什么样,右手是什么样,就是拨开这个蚊帐的门,完了这么一搂,完了右手这么一打挽,完了那个蚊帐咵就给先把那个蚊帐给收好了。完了你就从床上跳下来,拿着这个脸盆要像冲锋似的跑步,跑到那个洗脸台子那个地方,洗脸台是这样一大直溜的洗脸台子。刷牙、洗脸。完了以后再跑回来,放了这个洗漱的东西洗完了又方得这里头集合跑操。

解说:没参加革命之前,王树声就是一个私塾先生,对待孩子的教育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学校王宇红要适应学校的校规,在家里要遵守父亲制定的家规。

王宇红:我们家教是很严格的,从小我们家的教育就是吃饭的时候碗里不能剩一粒米,一定要吃干净。还有就是你像穿衣服,我小的时候有一个红颜色的灯芯绒,现在大概不多了。大红的灯芯绒的一个棉猴儿,就是戴帽子的那个。北京孩子叫棉猴儿穿。后来穿小了人,长大了嘛,衣服小了。小了以后就把这个里面的棉花跟这里子都拆掉,拆掉以后它不就当了一个外衣穿,一层了嘛,它不就大了嘛,你不是孩子也长大了嘛,接着再穿。穿了再小了以后就把这个袖子跟那底下呀用那个蓝颜色的一块灯芯绒再绑一个边,衣服不就又长大了嘛,人又再接着再穿,就是这样的。

解说: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王宇红都是在专属的学校读书,身为父亲的王树声希望孩子们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他选择了给王宇红转学。

王宇红:到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呢,我妈妈爸爸就把我从那个地方就转学转到城里来上学。一方面大概因为是觉得教学质量问题,再一个就是觉得老在这个群体中间,可能对于我的成长不是太好吧。因为都是这种所谓的干部子弟吧,身上总会有一些习气。

解说:王宇红和三个哥哥平时都住在学校,很少能回到家中。但是只要有时间在家里,哥哥们总带着这个小妹妹一起玩耍,这也是王宇红最快乐的时光。

王宇红:小时候他们玩弹球,玩那个砸那地上砸三角,我也跟着玩。那个哥哥们嘛就是这样的了,完了那个去抓蜜蜂我也跟着去抓,就干这些事。不是特别女孩玩的东西,我还不是特别会玩,像跳皮筋什么的我都不是特别会。完了他们要是那会做那个叫什么什么半导体收音机什么的,焊什么二极管,三极管什么的,完了我就跟着那个北京人讲话叫催巴儿吧。你拿钳子我就拿钳子,拿改锥我就拿改锥。你给我扶着我就扶着,要如果焊吧,拿那个玩意儿焊那个小东西,焊的好焊上了就没事,要焊不好那一定是我没扶好什么,就是这个,挺有意思的。

解说:不光哥哥们疼爱这个妹妹,王树声大将老来得女对这个小女儿的宠爱也多余其他的三个哥哥。王宇红出生时,父亲已经50岁了,他非常开心,也感概到这个孩子的到来太迟了,因为这个原因,父亲给这个小女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王宇红:我是我们家的老小,而且我父亲是50岁的时候有的我。他很喜欢女孩,我刚出生的时候名字叫季迟,就是伯仲叔季我是老四。完了我爸爸觉得这个孩子来得太迟了,所以叫季迟。很快就改名了叫未迟,未来的未,我爸爸就说这个孩子来的还不迟,改了一次名字。后来到1964年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把我改名改成现在的名字了。而且那个我爸爸在当时1964年几月几号的那个日历上面,把这张纸撕下来,写上这个宇红改名日。就是他很疼爱这些孩子,你知道吗。

解说:上世纪60年代初,学校里都会组织各种类型的红色文化活动。当时还在八一小学念三年级的王宇红,由于歌咏比赛不能回家过生日,父亲王树声专门去学校里看望她。

王宇红:我们家有一个就是不成文的一个规矩,就是在我过生日那天一定要炖一只老母鸡做鸡汤。所以在八一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就拿回有这种叫红五月歌咏比赛,很有意思的。那回我就是八一合唱团的,但是红五月歌咏比赛的时候呢就是你这个周末的那一天呢你不能回家,你要这个排演排练。我记得我父亲就曾经开车去看过我。因为那天你不能回家,你要参加排演排练,一直到五月的时候红五月嘛,完了就每个学校就展示在我们八一小学,八一学校那个大礼堂里面,很有意思。

解说:1966年,王宇红不能继续上学,也没有地方可去,父亲就带着她一同去上班,在这期间也发生了很多只属于父女俩之间的有趣的事。

王宇红:那个时候大概是1967、1968年吧,那个时候。我大概有12、13岁吧,就是父亲每天从这个地方就从我们现在住这个西城区这个地方,完了坐车去上班就带着我。从家里带一个小锅,一个提把的,那会没有不锈钢,就是铝制的那种小锅。完了带一些米,就给他焖饭,完了警卫员就从大食堂打菜回来我们两个就在那吃顿午饭。我记得很有意思,偶尔的时候就去食堂,那次记忆特别清楚就是跑那跟郭大爷要这个酱猪肉去,完了那个酱猪肉很肥很香的,所以他还嘱咐我回去不要跟妈妈讲,因为不让他吃那么肥的肉,特别有意思。

解说:就这样陪着父亲上班的日子在1969年戛然而止。

王宇红:当时是1969年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一个“一号通令”。“一号通令”就说所有的什么什么具体我不阐述都离开北京疏散,叫疏散离开北京。当时军事科学院在湖北襄樊有个“五七干校”,当时就觉得就让我呢到“五七干校”去,到“五七干校”去。完了那会准备了一个箱子,几十块钱买了一个箱子,那种纸的实际上那种箱子。完了里面放了给我买了新的棉鞋,做了新的棉衣,一个箱子装的满满的,就准备让我走。就先到“五七干校”去,那是1969年底。

解说:临走的前夜,王宇红改变了主意,她提出了要去当兵的想法。

王宇红:我那时候还不满15岁,他说你当兵你当什么兵。我就天天的磨着他,我说我要去当兵,你把我送到部队里去。我干什么都行,送什么部队都行,你让我干嘛都行,你只要送我去当兵。所以我爸爸磨的没办法,我就完了就找的是通信兵,我就当兵了。

解说:1971年,不满16岁的王宇红进入到部队,并且迎来了她在部队的第一个春节。当时王宇红所在的部队在北京,王宇红想请假回家陪父亲过春节,由于部队有严格的纪律,王宇红的请假没有被批准。想念女儿的王树声冒着严寒驱车来到部队,在传达室父女俩相见了。

王宇红:后来我就打电话回家,我说那个连里不批假,我说我今天不能回去。过了大概有几十分钟吧,我们通信兵部传达室就给连里打了一个电话。就说有人要探望,我就从宿舍就走,就走到传达室,一看是我爸爸来看我。冬天春节很冷的天气完了他穿了一个棉的军大衣,完了就在传达室门口。完了他的车呢和警卫员和司机呢,就在那个旁边停着。那么那个时候的传达室的挑咱也挺简陋的,一个长的板凳,完了挺冷的也没有暖气。完了我们俩就坐在板凳上呢就说了大概也就十几分钟的话最多了,我爸爸就走了。所以这件事情呢我就永远记住不能忘。

《我们一起走过》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节目专区】

主持人:姜楠

首播时间:周日17:00-17:45

重播时间:周一14:00-14:45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江山]

标签:王树声 王宇红 大将

人参与 评论
2014-07-20我们一起走过 王宇红 父女情深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7/20/e1488154-f700-4c21-8250-e08e52eefc1d.jpg

网罗天下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