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艺术贡献非常突出,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画面造型强劲迸发出第五代导演厚积薄发的雄心壮志,美术、音乐,无处不有情恋故土惊世骇俗的第五代精神,如果要在中国第五代导演作品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电影,《红高粱》无疑是不二之选。
“颠轿”、“野合”当年都为评论者津津乐道,今天看来,两个段落的摄影手法以及场面调度仍然无人能及。
新娘轿中偷窥半裸猛男的场面,主客观镜头交替运用毫无错乱,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掌镜作品:《一个和八个》(1984)、《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交待画面时一派大家气度。在这一高潮段落中,演员在镜头内的表演、摄影师变换的视角以及剪辑节奏与不断起伏的背景音乐配合得当浑然一体,多个艺术层面的变化在导演控制下有机联系一气呵成,整个段落绝对有资格做电影学院教学宝典。
“野合”一节,渐起的风势以及青年男女在高粱地里的快速追逐宣告这是一个酝酿高潮的段落。当“我爷爷”在躺成“大”字的“我奶奶”跟前跪下,自由狂舞的高粱恍若神来之笔!在这生命与自然的伟大象征面前,肉体的裸露与色情的交代反倒显得极其“渺小”了……假若张艺谋颇合时宜地选择让巩俐背面全裸,此段就不可能具有直刺灵魂的力度。男女云雨交欢之后,“我爷爷”粗犷的歌声在高粱地里传出,张艺谋的匠心独运之处就在于,他通过一系列风吹高粱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歌声”的存在和意义:雄性的声音撞击着高粱叶片也扰乱了“我奶奶”的心扉。
再说说两个当年遭人诟病的段落:“撒尿”和“剥皮”。
“野合”之后,“我爷爷”跑到烧酒作坊胡闹,并往酒篓子里撒尿,这场戏实际上是“我爷爷”和“我奶奶”发展关系的转折点:在高粱地的“野合”可能只是色情男女一时冲动,但经这一闹,“我爷爷”“我奶奶”在冷静对视中读出了彼此的需要!严肃思考,理性判断,最后,“我爷爷”大义凛然地抱起全面屈服的“我奶奶”关门做爱,完全不顾众人的惊愕目光,爱情之花自由绽放!
并无直接血腥画面的“剥皮”一节,普遍被“愤怒群众”误读作惨不忍睹的“自我丑化”,甚至据说还有一些高密农民为此上访的,其实电影作者的意图完全被缺乏电影常识的观众曲解了:日军威逼肉铺伙计将秃三炮、罗汉大爷剥皮示众,最可恨的并非肉铺伙计和助纣为虐的翻译官,而是面无表情的日本兵!面对人间惨剧,日本军人麻木不仁视若无睹,冷面比狰狞更能揭示侵略者的凶残。
作家丛维熙认为中篇小说《红高粱》标志着抗日战争题材创作的突破,那么,电影《红高粱》的贡献也是一样的。第五代导演一向喜欢高举人性旗帜、淡化时代背景,在电影《红高粱》中,自由奔放、热血沸腾的生命跃到前台,被讴歌、礼赞!战争场面比重较比同样时代背景的作品明显下降,而且拒绝任何政治说教成份的介入--这在当时已经相当难得!影片结尾的战斗画面完全以电影写意手法呈现,人物不多,却比擅长人海战术的国产战争片更多震撼!日食、红色笼罩的世界、响彻天地人间的童谣,如血海汪洋的高粱地……《红高粱》把战争造成的创痛深深烙印在观众的记忆之中。
记得当时有一种极其可笑的说法,就是认为《红高粱》靠宣扬愚昧落后、展示民族丑陋一面讨好外国观众并博得国际大奖的青睐--我想这种言论本身才真正暴露了某些国人的“愚昧落后”:在泛政治化的国度,赢得国际荣誉居然被看成遭政治敌手暗算,如此狭隘、短视的粗暴态度,只会将中国电影拖离国际轨道,使国产片在无人问津自说自话中灭亡。
《红高粱》中的落后文明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那些对《红高粱》获奖深表厌恶的人应该知道,贫穷和落后不是耻辱,忘记历史才是耻辱。
况且,较比敢于直面历史、人性真实的《红高粱》,某些喜好展示富裕文明景观、乐得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电影才是虚伪骗人的东西--这种片子不仅外国人不看,中国人自己也不看。
片名:《红高粱》(1987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
原著:莫言
编剧:陈剑雨朱伟莫言
导演:张艺谋
摄影:顾长卫
录音:顾长宁
作曲:赵季平
美术:杨刚
演员:巩俐--我奶奶姜文--我爷爷
获奖情况:
1988年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
1988年第5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故事片真实新颖奖
1988年第35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
1988年摩洛哥第一届马拉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
1988年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8年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989年第16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
1989年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
1989年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之一
1990年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年度奖提名奖
1990年古巴年度发行电影评奖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编辑:张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