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老连长王衡阳,人很能干长得也精神,可就是找不到对象。原因很简单,连长太顾连队这个家。雪山每年只有几个月的解冻期,上下山必须抓住时机。家在湖南的王衡阳,家里好不容易给他介绍了对象,却总是不能及时回家见面,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结果谈一个吹一个。终于有一天,一位理解王衡阳的姑娘勇敢地上了雪山,并把爱留下。这桩婚事感动了雪山,也感动了卢宇光。他当即以这位姑娘为生活原型,写了一篇小小说。
不久,卢宇光的名字在《人民海军》报“水兵”副刊上出现了。他的处女作《站长夫人》问世后,从此一发不可收,卢宇光再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当年,因为要撰写一篇散文,需要描写雪山特定的景色,笔者写信向卢宇光求援。没想到,他给我寄来一盘录音带,一听,是卢宇光在“播报”。他像记者似的,富有文采地描述他心目中的风景,使我隐约看到了他的才华和魅力。
果然他的才华受到认可。不久他被选拔为干部,并调到领导机关当新闻干事。
军营给了他一个记者梦。卢宇光从此踏上了新闻事业的征途。
3天之内能做出“无米之炊”,卢宇光“连升三级”
1987年卢宇光转业回老家找工作。就在浙江人民广播电台试用他的时候,大兴安岭的火灾震惊全国。那天,浙江终日暴雨。卢宇光发起、策划了一个特别行动。他与两位编辑打了一个晚上的电话,结果只有两处有人接听。第二天一早,省台便发出一条惊人的消息:《防洪第一线值班唱空城计,浙江的抗洪形势令人担忧》。当天,浙江省省长就此召开紧急会议。这条消息后来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1994年,凭借不甘寂寞的激情,毕业于外语系、通晓俄语的卢宇光背起行囊独闯俄罗斯。
在莫斯科,卢宇光参与创办了《华人报》。在这张惨淡经营的报纸上,身为总编辑的他却常以记者和评论员的身份出现。他的文笔成熟而潇洒。但这张小报的天地毕竟有限,他不可能待得太久。
一年后他摇身一变成为“电视人”。俄罗斯东方电视台为他的睿智和胆略插上了翅膀。他曾经带着新颖的思路和对故土的热情,邀笔者一起飞往渤海湾和西子湖,同那里的电视台谋求合作。大连之旅无功而返,杭州之行则有了收获。于是,他为伏尔加河迎来中方摄制组,又风风火火带着俄方摄制组出没于钱塘江……
成功与失败历练着卢宇光的胆识与技能。办报纸,他除了能写多种体裁的文章,摄影、图片制作、版式设计样样精通。干电视,字幕上编导、摄像、记者、编辑各个行当都出现过他的名字。在异国他乡,他那股在雪山军旅练就的探索、进击、永不退缩的勇气未曾减退。他在拼搏,也在等待。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