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5月27日,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菲尔特,这是一座只有7万人口的小城,其中有一个数千人构成的犹太人社区。基辛格父母的家庭都属于典型的犹太人中产阶级,他的父亲是一位颇受尊重的中学教师。虽然他们都是犹太正教教徒,但他们也是被同化的德国人。随着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犹太人越来越在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上被视为异己。
1930年,纳粹冲锋队员就掌握了菲尔特的权力;1933年,希特勒率纳粹党接管了德国的权力;1935年,《纽伦堡法案》通过,犹太人的德国公民权被取消,犹太人与德国基督教徒通婚遭禁止,担任公职的犹太人被开除。基辛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个日益充满敌意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不能在户外自由地呼吸、奔跑、游戏,以免遭到希特勒青年团的殴打;他的入学申请被拒绝,没能进入公立中学,只能到犹太人自己开办的学校继续学业。犹太人被禁止参加公共集会,为了看一场足球赛,他必须冒着被殴打的危险装作非犹太人混入场内。他对足球的热爱这种典型的德国式爱好也许是他的祖国给他的少得可怜的馈赠之一。在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加紧实施之时,基辛格全家于1938年8月移民美国,远离了灾难的中心,但至少有13位留在德国的基辛格的近亲死于纳粹大屠杀。
基辛格从犹太移民到美国国务卿的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堪称“美国梦”的典型,尽管他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美国人依然给他以极大的认同。1972年,基辛格在盖洛普民意测验“最受尊重的人”排行榜中名列第四,1973年跃居第一。1973年5月,78%的美国人能够认出基辛格,这一比例是除了美国总统、总统候选人以及大牌体育和娱乐明星以外的其他人从未达到过的。的确,在1973年基辛格人生的辉煌达到顶峰。
1974年4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封面:在大幅标题“亨利是如何做到的”之下,基辛格以一个魔术师的面目出现,正从他的帽子里变出一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勃列日涅夫、萨达特等一帮世界级的领导人则似乎充当着顺从的观众角色,旁边的旗幡上写着“伟大的基辛格”。“外交魔术师”基辛格成为70年代世界外交的符号。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石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