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他来到障山主阵地,一个山包的后面,一个人站在一棵马尾松树下,不时地用望远镜向前方观察,子弹到处乱飞,迫击炮弹不时在山腰上爆炸,他仍然泰然自若地观察战场情况。身旁的马尾松被射来的子弹打得枝落满地,他不时把手向后挥挥,像是赶苍蝇似的,说上两句:讨嫌,讨嫌。
解说:这是当时的手枪连连长秦基伟,在《故乡的战斗》一文中,生动地叙述了这次徐向前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情景。
解说:情况非常紧急,我们刚跑出村庄,便远远地看到徐向前总指挥,带着几位参谋和警卫人员,骑着马,向着枪声最密的一个山头飞跑,我们都非常熟悉总指挥,特别在战斗中,我们都摸到了一个规律,哪里的战斗任务最艰巨,哪里的情况最危机,徐总指挥就出现在哪里。
赵培成:这是徐向前指挥艺术的特点,所以你兵力再多我不怕,你武器再好我不怕,而且他号召部队特别说坚持最后五分钟,所以他讲,就是说打仗像过桥一样,互不相让,他说只要你坚持一下,他就不行了。
解说:由于鄂豫皖根据地不断扩大,对蒋介石部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蒋介石决定,集中大量的兵力向鄂豫皖根据地发起第四次围剿。为了避免硬碰硬,保存有生力量,红四方面军决定从鄂豫皖逐步撤退,向西延伸。1932年底,正当国民党大肆宣传红四方面军仅剩“五千余人”即将“全部灭亡”时,徐向前率红军主力一万四千余人出现在四川北部通江地区。
解说:红军的声威和徐向前的威名震动了四川和南京,四川的大小军阀惊恐万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群从大别山流窜出来的“残匪”,会有那么大神通。他们不但成功反击了刘湘大军的六路围攻,更使红四方面军扩张成为8万人的大部队,川陕革命根据地进入了鼎盛时期。
马鼎盛: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称之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在两大主力会师时,红四方面军比中央红军这人多出两三倍,据说,会师后不久,张国焘就阴谋分裂红军,拒绝北上。毛泽东找徐向前说,现在我们北上,咱们一起走吧。徐向前回答说,红四方面军分开不好吧,为了避免内部矛盾升级,毛泽东、周恩来连夜率部北上,四方面军指挥部的政委陈昌浩要派兵追击毛泽东部时,徐向前斩钉截铁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不能打。这句话一言九鼎,制止了一场血战和内讧,挽救了红军,也避免了党的分裂。1936年10月,徐向前带领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终于到达陕甘抗日根据地,与一方面军和二方面军在会宁会师。这时35岁的徐向前无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还是在军事指挥上,都到达了一个转折点,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个令徐向前终身难忘的失败,悄悄的降临了。
马鼎盛: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兵力有五六万人,是长征两年以来最好的水平。但是蒋介石严令东北军张学良部、西北军杨虎城部一共30多万进剿红军,中国革命的战略方向不明,陕北向东是阎锡山的地盘,1936年初,毛泽东渡黄河东征,是歼敌剿枪,但是蒋军增援,使得红军难以经山西北上抗日。陕北向北是沙漠,大戈壁,向南,是张学良、杨虎城的30万重兵,所以中央军委决心西征,打通与苏联的国际路线,取得武器、物资援助。10月下旬,由红四方面军的第三十军、九军、五军一共是22300官兵,在陈昌浩、徐向前等率领之下,组成西路军,奉命在甘肃省靖远县河包口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开始中共军事史上最悲壮的历程。西路军刚刚为震惊世界的长征画上句号,疲惫不堪,还没休整,而且棉衣、弹药奇缺,得不到补充。但是徐向前和西路军仍然毫无怨言,坚定不移地踏上征途。我们知道,第一,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在百万敌军围追堵截之下,不过一两万人红军就杀开一条血路,谁料得到两万多精锐的西路军,会被土匪一般的回族马家军打得全军覆没呢?
赵培成:西路军就从陕北出发,向西征,祁连山区,南边昆仑山,北边祁连山,这样呢都是山区,而通道只能是河西走廊,就是个大峡谷。在宁夏、甘肃这一带主要是三马,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这个是土匪部队。但是土匪部队呢,也受这个蒋介石的领导。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