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担心大举批判张国焘会引起四方面军鼓噪
2010年05月20日 16:22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毛泽东担心大举批判张国焘会引起四方面军鼓噪

解说:后来,张国焘曾在回忆中描述那时的心情。他说西路军遭受如此惨痛的失败,我正引咎自责,无意与他人辩论是非。对于西路军的失败,张国焘真的是痛入骨髓。他写道,如果说一方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只剩下了一副骨头架子,那么西路军连脊梁骨也被敌人打断了。对张国焘如此地大举批判,毛泽东也担心会引起四方面军的鼓噪,因为除了过河部队,四方面军在延安还留有两个军近两万人。毛泽东派罗瑞卿到四方面军中调查,结论是张国焘在军中影响很深,大部分人都没有认清国焘路线的错误。鉴于此,大批四方面军干部被调入了抗大学习,抗大是那时批张运动的一个中心,在这里批判的矛头逐渐转向了四方面军的全体干部战士。

吴昌炽:林彪当校长嘛,罗瑞卿当副校长嘛,许光达当教务长,这些人都住在那个延安。后来呢不是以后西路军垮台了以后,他们得着这个消息以后,就开始要整四方面军嘛,要整四方面军就从这开始的。在林彪那开刀的,以后呢,就是对他们的态度不好啊,不和气呀,而且是张国焘的兵,张国焘的兵,张国焘的干部怎么怎么,就说不三不四的话嘛,就骂四方面军嘛,是不是。这一面就是我打了败仗,我打什么败仗,我还有两个军在这呢,这两个军现在都起来,比你一方面军,比你二方面军的人还多,是不是。你有什么了不起啊,就争啊,吵吧,争了吵以后,好,你们不服,那我们走,我们到四川川北去打游击,到鄂豫皖去重新组织部队。这样就包括林彪,林彪以后他说我们,许世友他们想要开小差,到外面去打游击,反对中央,以后这样才把他们几个人逮捕起来的嘛。

解说:这就是所谓的“拖枪逃跑”事件,最终,事情还是由毛泽东亲自出面摆平的,而许世友通过毛泽东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从此对他心服口服,终生供之驱遣。抗大事件后,延安批张的风潮也稍稍平息了下来,而张国焘也搬到新居,独自隐居在那里,闭门谢客。他写道,在中共的舞台上,我名为演员,实际上只是观众之一罢了。不久在国共合作的新形势下,张国焘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本想借此机会发挥一下他的经济才能,但做起事来却发现束手束脚,心灰意冷之下,他把边区政府主席的事情全都撂给别人,自己乐得清闲了。这时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却发生了一件令张国焘极度震惊和不能接受的事情,他的两名爱将,李特和黄超失踪了。

宋承志:那个房子两排,上面一排、下面一排,我住在下面一排,他们住在上面一排,到半夜时候吵吵嚷嚷,吵吵嚷嚷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在下面睡觉呢,也不知道。第二天早晨起来呢,他勤务员都在,枪也在,就是黄超和这个李特没有了,没有了呢,说的是去,去苏联了。去苏联我们也不知道啊,我们以为是去苏联了吧,是吧。但从苏联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人见过李特、黄超去过苏联。这个现在这个究竟到哪去了,有的说呢秘密地处理,处死了。

解说:李特是西路军参谋长,在长征路上他曾当面斥责率军北上的毛泽东,黄超是当时张国焘的秘书长,是张国焘一贯坚定的支持者。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从莫斯科回来的王明对张国焘说,李特和黄超是托派,所以将他们秘密处决了,张国焘切齿痛恨第回答,如果李特、黄超是托派,那任何人都可被指责被托派,王明见他态度如此激烈,赶忙告辞了。

许戈辉:李特、黄超的被杀,使张国焘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害怕中央会像苏联一样在党内大肆地清洗,他在回忆录里边写到,我觉得一切都超过了讲理的范围,也无法申诉,而且再也无申诉的必要,只有采取和则留,不和则去的打算,跳出这个圈子。1938年4月,在西路军失败后一年,张国焘借着祭拜黄帝陵之机出走,中央向他指出了三条出路,一是改正错误,回来工作;二是向党请假;三是脱党。张国焘选择了第三条,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元老就此被开除党籍,而张国焘不久之后便投向了国民党的怀抱,这一变节行为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解说:张崇鱼是四川巴中一个退了休的区委书记,十二年来,他和几个老同志靠着四处募捐,以民间行为建起了这座气势不凡的将帅碑林。

张崇鱼:我们首先竖起来的就是这四位,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这是最早树立起来主要将领。

记者:为什么没有把张国焘放在这里呢?

张崇鱼(四川巴中将帅碑林主任):因为当时啊,我到那个北京等地征求了十位大将军的意见,这十位大将军的意见啊,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说要尊重历史,应该给张国焘塑像。一种意见说张国焘后来当了叛徒,坚决不能塑。鉴于这种情况,我又到成都军区,请示那个副司令,成都军区副司令陈明义,他是从西路军回来的,陈明义司令说了,当时暂不竖张国焘,上李先念。因为李先念呢,后来当了国家的主席,张国焘呢,待着后人再去评论吧。所以以后才塑的张国焘。

解说:2002年,张崇鱼拍板决定为张国焘塑像,只不过他孤零零地伫立一隅,与其他将领们相向而立。张国焘面向南方,而其他将领们面朝北方,喻示了当年北上和南下之争。在张国焘的塑像下,一位湖南人为他题写了这样一幅楹联,“国破家亡挺身立党,有始却无终,已辨忠奸留史册。涛惊浪骇分道扬镳,将功难补过,非凭成败论英雄。”这是张国焘一生的真实写照。1961年,张国焘在香港开始撰写《我的回忆》,将他在中共党内二十年的恩怨尽数倾吐,他对老友程思远说,过去我们搞政治都扮演跑龙套的角色,以后不再搞了。但是,我们的孩子都应该使他们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晚年,他同夫人移居加拿大,投奔子女。1976年,张国焘突然中风,夫妇俩分别住进了养老院,三年后,一个寒冷的夜晚,81岁的张国焘踢掉了被子,却无法拾起,悄悄地冻死在了加拿大的养老院里。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