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流浪儿童和失散亲人搭建起寻亲认领的互联网平台
"我离开家一年了,最想的是妈妈!"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一时冲动,年近今年14岁的田涛离家出走足足滞留市救助管理站内一年了,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见到妈妈。昨日上午,随着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按下鼠标,名为"深圳民政寻亲网"(WWW.AXXQ.ORG)正式开通了,该网站将为该站内与亲人失散的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搭建起寻亲认领的平台,让他们通过网络寻亲这一新兴的科技手段得到与家人团聚,重新回到亲人的怀抱中。
全国救助系统首创寻亲认领平台
"这是一份送给失散家庭,失散子女母亲的一份特殊礼物!"昨日上午,在市救助管理站的"深圳民政寻亲网"开通现场,市民政局副局长祖玉琴向在座的十多名滞留站内的流浪儿童以及新闻媒体介绍了网站有关情况。据悉,由深圳市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深圳民政寻亲网,是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率先在全国民政救助管理系统内创新开发的寻亲公益网站,其主要目的是为因各种原因滞留在救助站内的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与亲属联系的方式,帮助与亲人失散的家庭搭建起寻亲认领的平台,让他们通过网络寻亲这一新兴的科技手段得到与家人团聚,重新回到亲人的怀抱中。
负责制作网站的中华残疾人服务网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民政寻亲网WWW.AXXQ.ORG,是采用国际域名,即爱心寻亲的意思,它分为"全国寻亲认领登记"与"流浪儿童寻亲认领"两大平台,内联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系统中的流浪未成年人管理数据库以及全国各地救助站数据库,外联深圳民政寻亲网的全国寻亲认领登记平台以及各地民间寻亲网站,各类资源通过互联网得到整合。网站及时发布站内滞留的流浪乞讨人员信息,定期发布与救助管理工作相关信息等。
想回家却找不到家了
杜涛,今年13岁,滞留市救助站的时间是最长,将近2年。从一开始不愿意说出家里的情况,渐渐地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想家的他,向站内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一些基本资料: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父亲,觉得呆在家里不开心,自己偷偷跑了出来,右手指大拇指旁长多了一个指头,能说得出父亲的名字,并且是在家里务农的,凭着他口述的四川某县地址,工作人员不断查找他的家,可是即使是同音不同字的地区经过比对,都无法找到准确的位置。现在,每天这个孩子一定会做的事情就是扒在窗台上,询问工作人员"我能回家了吗,能找到我爸爸吗?"
家在湖南郴州的田涛,今年14岁,离家前念小学六年级,父母很少管他,而家中的爷爷奶奶对他管教特别严格,因为距离上学学校很远,他要早起晚归,经常感到疲惫耽误了功课影响了成绩。学习不好,长辈们不断地打骂,迫使他半年多前离家出走。自己坐火车并睡了一个晚上,发现自己到了深圳,在马路上流浪,最终被派出所送到救助站。最开始,通过联系学校找到了家人,可是由于家里并没有直接联系方式,后来又中断了,"今天是母亲节,想妈妈吗?"当记者问田涛时,眼带泪光的他,直直地点头:"我最想妈妈,要是我有不懂的作业妈妈会教我,还会给我买喜欢吃的东西!"
"目前,市救助管理站滞留的未成年数量有70多人。这些孩子的资料已经全部可在网站查询。"据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唐容生告诉记者,这些滞留在站的未成年人年龄在6到17岁之间,查不清地址的最长时间有2年多。虽然不少孩子进站后,一开始不愿意说出家里的情况,随着滞留时间越来越长,他们开始愿意说出家里的情况,并渴望回到家里一家团聚。但是,很多孩子由于表述不准确或者是根本不知道等原因,无法找到亲人,只能长期滞留在站内,给救助管理工作带来难题。
每天总会接到找孩子的外地来电
据悉,入站的未成年人被救助分几种类型,一、从小父母离异,没有人管。二、被拐骗来深圳,从事偷、盗、抢行为,这类有父母带来,有从学校或农村拐骗来的,还有与家庭签定合约有报酬给孩子父母的。三、遭到父母打骂后离家出走,或因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好而离家的孩子。四、单亲家庭没有父母,或父母双方都不想要孩子由爷爷奶奶领养。五、流浪乞讨,从小就不知道父母是谁,家在哪里。六、还有些是被坏人操纵或强迫卖淫的等。
为站内的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未成年人寻找亲人是救助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唐容生回忆起一个案说到:一名滞留在站内的孩子,由于那个孩子在家里和父亲吵了架,就离家出走了,而他的父亲四处寻找、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等方式都无法找到儿子。当那个孩子在站里呆了将近一年,正值要过年的时候,他想家了,终于说出了父亲的真实名字和联系方式,最终父子赶到站里,抱着儿子不停地对工作人员道谢,声称自己找儿子找得很苦。
据了解,在市救助管理站,每天工作人员都能接到3至5个从外地打来、寻找子女的电话,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南、广东边远地区等地,但由于站内出现有的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或者是被拐卖出来多年对家里没有记忆等原因,并不能完全反馈准确的信息给这些寻找孩子的父母。通过这次开通的寻求网站,上载了滞留儿童照片、体形特征、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将为丢失子女的家庭提供更为快捷、清晰的查询途径。
作者: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