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12月17日《专访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节目播出“王石:不能盲目地‘反三俗’”,以下为文字实录:
嘟嘟(凤凰网):那我想再问问您,您觉得我们国家缺不缺乏一个能从文化角度来代表中国的一个标志性的东西,这样的标志您觉得缺不缺乏?
王石(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你指的是一个?
嘟嘟:就是不管是人物也好,或者是一个文化遗产也好,您觉得有没有这么一个可以从文化角度上面可以代表中国的一个标志,或者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或者什么样的文化遗产可以、足以担当这样的一个标志?
王石:孔子。我觉得如果一定要有一个人,说到一个人,我觉得孔子是可以有这样的地位的。为什么?就是他不仅在从前有这样的地位,而且是在今天,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世界上文化界和科技界对他的认可和他的影响能够贯穿2000多年,他的影响至少超过10几亿人口。
一个思想家的影响能够超过10几亿人口就不得了了,所以我觉得如果中国的文化人物如果只说一个人,我觉得应该是他。
嘟嘟:就应该是他。
王石:当然是他。
嘟嘟:那不如最后我再想问问您,您是如何看待当今的大众流行文化?您如何看待当今现代定义上很火的一种相亲类节目,或者之前很火的选秀类节目,您可不可以做一些点评?
王石:最近一段时间,三俗这个词开始出现很多,媒体上也经常出现,我曾经说,我说不能比较盲目地去反对三俗,因为俗这个事情需要研究,比如说庸俗,庸俗是什么?我觉得如果从量的角度说,一个社会的最大的公约数或者最大的集团,最大的成分,这是庸俗的部分。
那个东西反对掉了,这个社会就不存在了,就好象说,有党员还得有群众啊,连群众都没有了,全成了党员了,那就不是先政党了,所以我说三俗的说法我觉得应该研究,关于大众文化,我觉得不仅是中国是这样的,大众文化是一个世界局势。
这个我觉得我没有排斥的心理,我觉得社会如此,潮流如此,我们当然也可以寄希望在大众文化中间有民族的一种元素等等这些,但是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希望,但就它的主流来说,大众文化很像奥运会,它是基本上是一种同质化的东西,我说的质是质量的质,同质化的、国际化的,甚至是全球化的,大众文化有这样的趋势,它不属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它就是全球化的一个共同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它是一种风尚,是一种时髦,是一种潮流等等的,这是我的一个看法。可是我同时也认为,小众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东西,最宝贵的不是大众文化,是小众文化。
在很多国家里,把这部分小众文化称为传统文化,而把大众文化称为小传统。
嘟嘟:大小传统。
王石:它是倒着说的,所以我觉得无论媒体来说还是什么,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是这部分,你比如说演唱会和音乐厅,当然在音乐厅中间我们基本上所感受的是优美和崇高,这个优美和崇高在演唱会里没有,演唱会上所感受的是现实,而音乐厅里更多的是理想。这个在互相辉映着构成了社会,既脚踏实地又在内心保持着一种飘在空中不现实的东西,这些不现实的东西多么重要,如果我们全是现实的东西,我们活着这就没有了,所以我觉得这两者都特别重要。
我始终觉得大众文化更是我们的现实,而小众文化是我们的理想,这个理想很重要,就像信仰一样鼓舞着所有的人,而且提升着我们。
嘟嘟:反而是通过小众文化来提大众文化。
王石:当然是。
嘟嘟:那在节目的最后,我们不如让王石老师来给我们,好像王石老师今天要给我们介绍几本好书还有好的作品是吧?那今天跟我们凤凰网友一块分享一下。
王石:其实刚才已经介绍了,我要是再重复一下的就是,一个是金一南先生的《苦难辉煌》,这是列在我们这个年度的文化人物的评选中间的,一个是张丽铃的《含泪活着》和她的新作《大爱无声》。还有一个最后说到的周有光先生的《朝闻道集》,在许嘉璐副院长的介绍中间,特别讲到朝闻道集这句话是从孔子的一句话变革过来的,他那句话叫做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从文字表面的意思说,就是说早上悟出了真理的话,我晚上死了也不足惜了,也行了。朝夕嘛,朝闻道,夕死可矣。
那我觉得他也表现了中国人有一种追求真理的热诚,甚至把真理就是你们说的信仰看得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一种社会理想。
周先生这本书,据他自己说已经有盗版了,可见读书之众,谢谢凤凰网。
嘟嘟:好,那谢谢王石老师今天百忙之中来到我们凤凰网做客。谢谢。
王石:谢谢。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编辑:王太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