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卫视 > 特别报道 > 视频报道 > 正文
许嘉璐:周有光是中国知识分子优秀人格的写照
2010年12月15日 21:18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智慧东方-2010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于2010年12月15日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颁奖礼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南京市人民政府、凤凰卫视联合行动,整合2010年里中国当代文化成就,团结华人文化精英,实现梳理中华文化,智升东方的人文诉求。凤凰网(www.ifeng.com)同步直播颁奖盛况。以下是现场发来的报道:

沈星:在江苏常州的青果巷是非常有名的一条小巷子,因为那里走出三位语言大师,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周有光的连襟沈从文先生曾送他一个外号“周百科”。1954年他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邀请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成为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

尉迟琳嘉:从此周有光由一个经济学家成为语言学家,而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既藏有经济学家周有光的著作,也藏有语言学家周有光的著作,两个半圆完美相接。

沈星:现年105岁的周有光生于清朝光绪年间,一生经历了晚清、北洋、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四个时期,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

尉迟琳嘉:当然了,由于年事已高,周老无法亲临颁奖现场,我们的摄影队走进了他的家。

沈星:周有光一生有光,如果没有记错呢,这句话应该是周先生的夫人张颖何女士对周先生的评价,下面我们有请第九第十届副委员长、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许嘉璐先生讲述周有光周老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事业。

许嘉璐(中华文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各位热爱中华文化,关注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活动的各位朋友晚上好,我很乐于接受文促会主席团交给我的任务在这里讲述我的学术前辈,我的同行,我所敬重的周有光先生。周老半生主要是一位经济学家,但是出于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出于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他从三四十年代就开始涉足语文改革运动,建国后,他成为一位职业的语言文字学家。1955年,它即将半百,参加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并且担任了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工文字委员会的研究员和委员,他参与汉语拼音改革方案的时候。

那时我还是一个刚刚入学一年的大学生,因此,他是我实实在在的学术前辈,周老是常州人,生于1906年1月,即使按周岁计算,再过一个月,他就满105岁了,而按中国人的习惯算法,他已经是一个即将迎来106岁诞辰的老人,更为令人惊叹的是他至今仍然十分健康,仍然在思考,在工作,在写作,仍然时时有新的论述。他的长寿,他的勤奋,可以算是当代的一个奇迹,周老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读于上海圣约瑟大学、光华大学、留学日本,并且曾经到美国去工作,他是迄今少数几个曾经和爱因斯坦交往和交谈过的中国人之一,的确应该给我们这位百岁老人鼓刚才这一掌。

那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学,他在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学院先后任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从经济学领域转入语言文字学领域以后,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出版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的专著。可以说,他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创始人之一,我想所有今天使用,受惠于汉语拼音方案的人们,包括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们,都应当感谢周老和他的同事们,感谢他们的开创之功。

此后,这位精通中文、英文、法文、日文的学者,又被邀请参与了对汉字进行简化的工作。他在北京大学开设汉字改革课程,写作出版了汉字改革概论,为推行简体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周老的晚年,幸逢国家实行改革开放,这时他的思想更加活跃,思想更加深入,而且这些他已经不是某一个领域的研究者,他的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甚至跨文化了。

他始终站在思维的、科学的前沿,他的许多新鲜的独特的深刻的见解始终激励着后人。在这里,请允许我离开稿子,用两分钟说我和他交往的一段趣闻。大家看到他的书房,他在计算机前工作,这台计算机是日本计算机公司送给他的,为什么送给他,因为他的一篇文章,谈汉语如何运用拼音输入,如何编码的文章,被日本人发现了,重视了,就按他的思路发明了汉字呈现的软件,所以请他到日本去,当他坐车来到公司的门前,发现公司的员工在门前站着长长的两列队伍,他一下车,所有的欢迎的人员都是90度鞠躬,就是这台计算机,也是引我开始用计算机的一个样品,大约二十年前,我在一次学术会议遇到了周老。周老问我,你换笔了没有,也就是用计算机写作了没有,我说没有,学那个要费很多时间,但是我现在太忙,不,你应该换,我这个80多岁老人都已经用了,你学起来会比我更快。

各位朋友,我就是在周老的启发鼓励下,从1991年开始用286进行工作和写作的。这个趣闻就是对我刚才的这段话的一个形象而真实的注脚,我极为赞成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将周有光先生列为2010年中华文化人物,因为他在本年度,以《朝闻道集》这本书再次赢得读者的好评,周老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本书,我们当然希望这只是他的一句戏言,我们在等待着他的下一本书。周老这个书名来自孔子的一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他终身奉行的格言,也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优秀的人格的写照,因为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对于道,对于真理的执着追求,我们把道,把真理看得比生命更为重要,我想我们学习周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我的体会,也愿意和各位分享谢谢。

尉迟琳嘉:谢谢许嘉璐主席的精彩故事和讲述。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