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诺门罕战争:日本陆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2009年08月31日 15:34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皇牌大放送] [诺门罕战争] [黄海波]

14时40分。残酷的战斗在继续着。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射击一直不停。--福田士兵的战地日记

辻政信参谋此时给部队下的命令是,向苏联人进攻。这其实是日本军队的特点:越是面临全线崩溃的危险,越是要反攻。因为他们不肯撤退而又不善防守。

日本士兵们剩下的出路只有一个:所谓"玉碎"。

(抗战史专家武林童):在这个坑里边,捡到过一个日本人的肋骨,还有一个脊椎骨,在这个坑里还是挺多的。

(诺门罕居民齐金宝):牙刷子,平常生活用具那些东西,都在。

(抗战史专家武林童):这个在打仗的时候啊,日本人烧尸体的时候所用的石基。

8月23号下午2点,23师团再次下达进攻命令。这个经过辻政信修改的命令是争取把苏军引向左翼纵深,然后集中步兵炮兵火力将其歼灭。

但此时,苏蒙联军的数量已大大超出日军的所谓左翼纵深,关东军更不知道苏蒙军担任两翼迂回的部队已形成合拢之势,现在的问题根本不是对苏联的攻击,而是如何从其包围圈中实现突围。

26号,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紧急增派第7师团主力、第2和第4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联队到诺门罕。而苏军也出动两百八十一架次的战机,发动十余次空战,更投入新型坦克,配合步兵主力阻止日军的增援。

8月31号晚上,苏军放松了攻势,小松原带领残部2000余人从包围圈逃了出来。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人完全腾出手对付日本人

就在苏联人发起反攻的第二天,8月21号深夜,发生了一件出乎所有日本人意料的外交事件。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给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中将打电话说,由于欧洲局势的"无可奈何的原因",德国要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了。

大岛浩大使大惊,问道:"德意日共同协议中不是规定了,任何国家在与苏联签订新政治条约时要得到另两国的同意吗?"里宾特洛甫好像没听见,很亲切地向大岛浩大使道了晚安后,彬彬有礼地放下了电话。

这个《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使西线平安无事的苏联人完全可以腾出手,在东线全力对付日本人了。

9月3号,东京方面果断地终止了诺门罕作战,并和苏联进行了外交谈判。9月16号苏日两国发表了停战公报。

黄海波:战争到这里,算是打完了。当年日俄大战的时候,清政府对那场在自己领土上的战争表示中立,那是无能;对于日苏这场同样在自己家门口进行的苦斗,却牵扯到伪满州国和外蒙古,中华民国政府在尬尴之余,更觉得鞭长莫及,那是无奈。

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东北,同样是对日作战,但和中国站在了一起,紧密合作,共同经历血与火的考验;现在在中国境内还埋葬着近14500名苏军战士的遗骸,而后来在45座城市中建有不少于50座的苏军烈士纪念碑,也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妥善维护,这是现实。

而其实这样的合作在诺门罕战役时,甚至更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在共产国际的名义下,我们在诺门罕这场苏日大战中,也能隐约看到穿梭其间的中国身影,呼伦贝尔南屯地区的达斡尔族秘密情报组织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要说起一位特工,这位老兄有三个名字:蒙古名额尔登毕力格,中国名叫苏东保,俄罗斯的名字叫桑吉耶夫,是组织里的一位交通员,诺门罕战争一爆发,他就接到任务潜入前线开始了"暗战"。

(额尔登毕力格的女儿玛尼):诺门罕战争的时候,俄罗斯(前苏联)安全部派他到中国来,他到中国以后,和中国的郭东宝,就是哈斯巴特,和公格布三个人,装成牧民,套牛车,送货物,到哈拉哈庙,哈拉哈河,去送东西的名义,他们就侦察到了诺门罕的地理环境,和诺门罕周围的环境。他们就画地图,把这情报都写好了,拿回来,我老父亲带走了。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