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西方创意蜗居:“栖居67”公寓
2010年04月12日 13:40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核心内容:世界博览会是一场汇聚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的全球性盛会,她的每一次举办,都会对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城市的发展、理念的更新产生广泛而又积极的意义,带来无比的动力;她的每一次举办,也会给我们留下大量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栖居67”公寓,当届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旨在探索解决全球性居住问题的方法,预示了可持续发展的紧凑型城市发展道路。   

     凤凰卫视4月9日《走进世博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娟:打开浩瀚的世博会文献,几乎每一届世博会都不曾忽视过“住宅问题”,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世博会的举办或多或少的是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就包括有衣、食、住、行,其中呢“住”是排在第三的,可见住房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仅次于吃饱穿暖。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上,“栖居67”成了最大的亮点,加拿大建筑师萨夫迪,把自己在大学读书时候的硕士论文加以发挥,造了一座形貌怪异,惊世骇俗的住宅楼,萨夫迪希望在拥挤的都市当中,充分地利用空间,他煞费苦心,巧妙地运用交错的蜂窝结构的小单元,让建筑的面积最大化,那整个公寓看上去是重楼争出,内室户藏,每家都可以享受到充足的空气阳光,又可以保障基本的隐私空间,而低廉的造价更是获得了广大工薪阶层的青睐。
   
    解说:在196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世博会上,一个酷似由“积木”搭建而成的奇特建筑引起了众人的惊叹,354个混凝土立方体错落有致地搭建在一起,组成了20幢形状各异的公寓楼,158套公寓能够容纳700名住户,它的名字叫做“栖居67”,不过这种设计,并不只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更多注入了对居住者的关怀。其实,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建筑的天空,贴满了古典的标签,设计师追求华丽和繁复,尖塔、廊柱、窗洞、拱顶,无论是巴罗克、哥特,还是维多利亚风格,大多堆砌于神权、皇权和金钱之上,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相距甚远。直到包豪斯学院的横空出世,在这所独特的学校里,人们发现,学生的课程,涉及设计、造型、绘图、还有五金、木匠等。“教室”是一系列的生产车间,师生之间,都以“师傅”“徒弟”相称,这种建设风格彻底地颠覆了古典主义,而竖起了现代设计的大旗,同样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典范代表,“栖居67”也倍受青睐。立体的道路让每位住户,方便到达商业配套区域,他们还有各自独立的屋顶花园。2009年3月,魁北克政府为此颁发了历史纪念碑。
   
    陈晓楠: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上,包豪斯学派主将密斯设计的德国馆是“魏玛共和国”的“形象工程”,薄薄的顶板就像是漂浮在8根镀铬的十字断面的钢柱上,那么展馆没有封闭的单个的房间,也没有确定的“内外”界限,墙体之间既阻隔又连通,既合围又开放,形成自由的“流动空间”,那除了准备要接待西班牙王室用的那几把“巴塞罗那椅”和一张深红色的天鹅绒帷幕之外呢,展馆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建筑本身就是展品。密斯的格言“少即是多”,“上帝就是细节”,在这里得到了最准确的注解。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只是存活了短短6个月时间,但是却作为现代派的经典获得永生。1986年,按照部分设计图纸和有限的黑白照片,后人在巴塞罗那世博会的旧址,复原和重建了密斯当年的不朽之作。

走进世博会》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杨娟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2:30-22: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12:30-12:35   16:15-16:2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孔繁星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