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百废待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负重跑步”,提出了两大战略设想:开发浦东、申办世博会。1985年4月,当时上海市政府的政策谘询机构—市科委发展预测处受命对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可行性进行专题研究。汪道涵认为世博会与一般的展销会有本质的差别,“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
凤凰卫视3月12日《走进世博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昨天我们讲到张闻天和齐维礼,他们为“申博”开了一个头,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强调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调动人民群众大干苦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从而忽略了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以及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之下,张、齐二人的报告和建议,最终石沉大海可想而知。
时光飞逝,到了2002年的12月3号,在摩纳哥的蒙特卡罗,中国上海以54票对34票的优势击败了韩国丽水,成功地获得2010年综合类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为了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梦萦百年,但是真正将这个梦想转变为现实的推手,是曾经担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
解说:改革开放之初,上海百废待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负重起跑”,提出了两大战略设想,开发浦东,申办世博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对世博会的理解,还在贸易展销的层面。汪道涵却认为世博会与一般的大展销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希望举办世博会的想法源自汪道涵的一个困惑,那就是如何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实质的动力。
带着这个疑问,1983年到1987年汪道涵三次访问日本,参观了三届世博会的旧址,切身感受到日本对举办世博会的高涨热情,以及世博会对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
回国后,汪道涵组织一批学者专门调研,认为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至少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直接加快了大阪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整个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二是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日本的知名度,此外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形象。汪道涵认为,能给上海发展带来持久动力的有两个方面,科技和金融。
这份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详细记录了研究小组的成员分工,研究项目,结论意见。这是关于上海世博会第一份比较系统,具有前瞻性的方案,上海正式运作申博的工作就此展开。
解说:在汪道涵的积极倡议下,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决定正式申办2010年世博会,申办世博会的主体是中国政府,上海市为承办城市。
杨娟:可惜的是中国申办世博会最早的两位推手,都没能看见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其中张闻天早在1976年已经离开人世,齐维礼也没有等到上海的“申博”成功。
2001年10月份,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小组的成员,计划要专程去拜访他。齐维礼的儿子齐景升也已经答应了,然而当真的要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在华东医院病床上的齐维礼在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语的辛酸和悲哀,毕竟呢时代的变更已经没有办法抹平他心中的伤痕,老人思考再三,最后拒绝了访问。
在2002年的5月份,齐维礼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七个月之后的12月3号的下午,上海获得了2010年的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
《走进世博会》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杨娟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2:30-22:3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12:30-12:35 16:15-16:2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孔繁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