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寒山古寺
2009年08月13日 09:25 】 【打印共有评论0

《探访古寒山寺》节目文稿(播出日期:2009年8月8日)

姑苏城阊门外的古运河畔,坐落着一个地界不大亦非气势恢宏的普通寺院。然而,一提到唐朝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寒山寺”这个名词则如雷贯耳,可谓 “黄童白叟皆知也”。且不感叹仅一首唐诗便能使寒山寺名扬四海的功力,张继本人一定未曾想到,他当初用“落月、寒霜、渔火、钟声”来描述淡淡哀愁的时候,却已预兆了寒山寺一千五百年颠簸的命运。朝代更迭与时代兴衰,寒山寺梵宇历劫,却也屡毁屡兴。现如今,眼下的这座古刹已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远离了杜牧笔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种清淡的写意。然而,它依然为中外闻名的佛教圣地,辩证地看,寒山寺生命力之旺盛,除了因为那众人皆知的“夜半钟声”,还必然有其内在的气华。

主持人:姚先生您好,您好,寒山寺现在根据您对《史记》的掌握,到底是建于什么年代。

姚炎祥:寒山寺准确的,应该说没有记载,但是现在根据研究来看呢,它就通常讲的,应该说是建于我们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也就是公元502年到519年,那就是说距今大概有1500多年历史。寒山寺它的初名叫做妙利普明塔院,妙利普明塔院,也就是说是普明这个和尚,他的墓地,实际上,塔嘛,塔院嘛,但是呢,后来传说寒山和拾得曾经到苏州寒山寺,在这住过,后来又有一个著名的禅师叫希迁,希迁禅师,他呢就在这里建了一个寺叫寒山寺,也就是以寒山命名的寒山寺。

主持人:最早是希迁禅师给这个寺名,取名叫寒山寺的。

姚炎祥:对,后来到了北宋的时候,后来就改为了叫做普明禅院,又改回去了等于是,改回去了,到了南宋又变了,因为它是座落在这个枫桥镇上了,所以又叫做枫桥寺,枫桥寺,但是到了元朝,又恢复到了寒山寺,又改到寒山寺,这样从元开始,明、清到现在一直延用寒山寺这个名字。

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描绘了南宋时期的苏州城市风貌。当时的枫桥寺盘踞在城墙外西侧的运河边,寺门前的小路径直通向枫桥。明朝嘉靖年间,枫桥桥头竖起了这座铁铃关。

那么这就是一条关道了,从这个地方进出了。

姚炎祥:对,这个就是过去咱们抗倭,抗倭寇的时候,那个时候搞的,因为它原来这本来运河直通到海边,直通到海边。

主持人:倭寇可以从水道一直进来。

公元1557年的时候,抗倭遗迹。关临运河,踞枫桥,扼水陆交通要冲,当金阊市廛前哨,从这里直接下去就到阊门了,

这就是枫桥吗。这就是枫桥

主持人:《枫桥夜泊》,著名的枫桥就是这个枫桥。对 对

主持人:当时候张继在这里夜泊的时候,这个铁铃关是没有的。

姚炎祥:那个没有的,当时的运河是这样,这运河很宽的,现在这个实际上是个小的了,运河,你看那边的船,应该是在那边的,就是跟那边开挖的一个,这边原来它水很大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寒山寺,不要噪杂,环境好一些,就把运河隔到那边去了,这边现在你看,是不行船的,不行船的,

主持人: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张继那天晚上,他停泊在这个地方,一个人感到很孤独。

姚炎祥:他是在个秋天,枫叶是红的。

主持人:离寒山寺其实也不过就是一百来米远。

主持人:在这里听到钟声,从那里传过来。

姚炎祥:半夜嘛,月亮,枫树,渔火,钟声,几个因素凑合的时候,真正凑合在一起,不是说每天都能凑到的,而且也不是每年都能凑到的,其实它是一个永恒的意向。

《枫桥夜泊》永久地凝固了张继做诗时的江畔景色,毫无疑问,寒山寺在此诗之前就已闻名。而令希迁禅师在此建立伽蓝并取名寒山的那位僧人,究竟何许人也?

寒山这个人,应该说在正史里面,他没有记载,俗名叫什么都不知道,谁都不知道,所以他自己讲,无姓无名,但是根据他留下的300多首诗的研究,据现在研究的结果呢,他的老家啊,可能是陕西的咸阳。

主持人:是关中人士。

姚炎祥:关中人,关中咸阳,大概在家里据说还是比较富的,在三十岁之前,在老家的时候,他是读书,习武。但是他没有去做官,叫做科场失意,

寒山曾在《一为书剑客》的诗中写道: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勳;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主持人:根据他写的这首诗的话,好像这个人在文武两方面,自己没有什么成就,文治武功都不行,是吧。

姚炎祥:是这样,所以这样他三十岁以后他流浪了,就是浙江天台有一个山,叫寒石山,寒石山,他就在那寒石山呢,去隐居了,据传说的话,在那隐居了大概是七十年,那就是说他活了一百多岁。活了一百多岁

有人说,寒山生活在贞观时期,也有人认为是大历年间,其实,相去一个半世纪的种种猜测已不再重要了。今天的寒山寺,每日前来朝拜的香客信众摩肩接踵。高僧寒山,究竟是哪位菩萨的示现;他与挚友拾得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和合二仙”?

寒山年少时曾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活过,后来又中过进士,接触过官场。然而,他虽有报国为民的满腔热忱,却只会实在做事、诚恳待人,终究无奈于封建官场的惟名是争、惟利是图,只得弃仕归隐。用现在的话来说,寒山这样的人,注定是吃不开、不受欢迎的。所以有人说,寒山是一个真正的隐士。相传,他隐居天台山后,当时的台州刺史闾丘胤慕名去寻访他,可他二话不说掉头便跑,闾丘胤随即率领五名亲兵飞骑追赶,直到寒石山东侧明岩山崖的石壁,寒山无处可逃,情急之下只得破壁而入。五马甩下骑兵,穷追不舍,嘶鸣着也冲进石壁。然而石壁突然合拢,夹住了五匹马。如今,岩壁上还隐约能见形态各异的五马痕迹。这虽是传说,但寒山隐得纯粹、隐得彻底、隐得连姓名和身世都难以考证的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曾以笔名“赤松”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的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曾说,在美国,隐士只是那些喜欢自个儿待着、往往都有点神经质的人,但在中国,隐士往往是社会的精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寒山的诗,波特才开始了解中国的隐士。

寒山这个人叫做形状是很贫穷的,有些疯疯癫癫的。疯疯癫癫

主持人:用桦树皮做个冠戴上,然后穿一双木拖鞋。

姚炎祥:而且他常常骂人,老骂人,对,老讽刺别人还,人家不耐烦的时候呢,就叫“杖逐”,就拿着棍子打他,但是他表现的就比较自然,就是笑哈哈的就走掉了。

主持人:总是好像没心没肺的样子。

姚炎祥:他平时他喜欢做诗,一般都写在岩洞上,墙上,树上,随便,什么时候有句子了,就顺手就题上了。但据说在唐代这种风气还是比较多的,经常有这种壁上题词,壁上题诗,然后等收集以后流传下来的,

寒山称他自己的诗作总共600首整,而现在流传于世的,最多不过300余首,在这些诗里,“寒山”一词频繁出现,讲述的就是他所隐居的这座寒石山,也正是因此他给自己取名为“寒山”。

姚炎祥:寒山他的诗很庞杂,应该大体上它是分了三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三十岁前,他描写他的家乡的,当时他的读书啊,他骑马射箭啊,去战匈奴啊,他描写那段的情况,还有一种呢,他后来他曾经有一段,他信过道教,他这样就是描写自然的,天人合一的,这套,他是由儒到道,然后由道到佛,所以后来就是他的禅意就比较浓了,

寒山遣词造句通俗易懂。到寺里来的信众不经意间就可以在寺院外墙上,读到他几首琅琅上口的五言诗。

姚先生你看寒山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大概还没有学佛,这个时候还在学道呢,你看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在寒山这隐居了,他已经隐居了,他说清楚了。

主持人:而且这时候其实已经有号了,寒山子了是吧,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这个地方,还是比较冷的,洞里头还是很冷的。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就是别人觉得这个太苦了,没有办法到这个地方来修行,但是呢,寒山子他跟别人说我是可以的,因为我的心可以做到这一点。

姚炎祥:这里是不是他已经好像入佛了。对,往佛方面走了。转了

只可惜,与李白、杜甫同在大唐盛世的寒山,只是创作了接近口语的白话诗文,放到星光灿烂的盛唐诗海里,这些寒山诗实在是寂寂无名。

他这个白话文啊,在那个年代它不入流的,不入流,官方不承认,文人像李白都不承认他的诗,但是在下边流传还是很广的,而且他写诗成为一个寒山体,成为一个体裁

主持人:通俗诗歌,也就是在白居易之前,寒山子就写很通俗易懂的,琅琅上口的白话诗了。白话诗

姚炎祥:因此像王安石啊,这些后代的诗人,都模仿他的体,照他的体来写,就叫寒山体,官方文人是不承认的,到什么年代呢,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在这个收《全唐诗》的时候,把它第一次列入了《全唐诗》,大大提高他的地位了,等于就入典了等于是。在元代就流传到了日本了,日本,韩国,然后从日本又翻译到美国,欧美,而且在国外它流传很广的,到了雍正给他出了单集的,而且给他做了序。

主持人:亲自做序。雍正亲自作序

姚炎祥:对,一个皇帝给一个诗人、诗集亲自做序可能还不多的,对

主持人:恐怕是绝无仅有。

姚炎祥:到了后来呢,到什么时候,到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对他很推崇,白话文、白话诗。认为我们中国的白话文的始祖之一就是寒山子,到了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他在美国形成了热,美国那个时候有一批叫做垮掉的一代,我们那时候称为嬉皮士。嬉皮士找来找去,嬉皮士认为自己的祖宗是谁呢?是寒山,

主持人:一千多年以前,一个中国唐代的和尚,是一个最早的嬉皮士。

姚炎祥:他认为这个寒山的生活是追求自由的,他是回归大自然的,落拓不羁,因此有关他的诗在那个时候就翻译过去,还有些人写剧本,都讲到寒山

由于嬉皮士先生们的追本溯源,《寒山子诗集》被译成英、法、捷等多种文字,一度风靡欧美。西方人对寒山的赞誉,更高于李白、杜甫。1999 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Cold Mountain,连续45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2003年,由名导安东尼明格拉将其改编为电影,并捧杯于76届奥斯卡。唯一遗憾的是,引进到中国的小说和电影均被译成了《冷山》。按照弗雷泽在小说扉页上引用的“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来看,Cold Mountain的中文译名应为《寒山》。

姚炎祥:他这个有些说法啊,很超前的,比如说我们现在讲以人为本,他就有一首诗专门讲,国家以人为本,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啊,他讲出这个话,人生不过就百年,你不要有一千年的忧愁,

主持人:劝人怎么样地摆脱各种各样的烦恼,不要贪、嗔、痴。

姚炎祥:对,他实际上也是感悟到了信佛之后,他可能思想就更自由更解放了。

主持人:包括他的自己的形状,就是疯疯癫癫的样子啊,好像没心没肺的样子,其实这个对人也是一个警示,因此就也有人说,他实际上是文殊大士一种世现

相传台州刺史闾丘胤,就是得知寒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才去天台寒石山寻他的。传说里,与寒山一起的还有个僧人拾得,被视为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后来,二人一起来到寒山寺,寒山寺也因此成为了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道场。

这个山门是朝西的吧,对,在我们国家这个佛教寺院朝西的比较少的,首先一个原因呢,因为它是在大运河旁边。

主持人:运河是南北向的。

姚炎祥:交通方便,而且原来这个地方前头很繁华的,实际上是一个米市,所以呢,经常地各类人物都要通过这里,那么朝西方便人家上来好进香啊,好进香,对不对,对对对,一靠岸就上来了,靠岸就上来了,如果你不朝着它,还要转半天,很不方便;第二个原因从佛教角度讲呢,咱们知道佛教的极乐世界在西边,你庙门朝西嘛,就朝向极乐世界,而且有传说我们寒山是文殊菩萨,拾得是普贤菩萨,那么这个地方等于是他们的道场,对吧,那么我们朝西开就是说可以恭敬迎接他,到道场说法,那么还有一种说法,原来这运河啊,非常繁忙,经常出事,那按老百姓说法,这里的嘛,有妖有怪,这个庙门朝西呢,菩萨来讲法的话,他可以驱邪驱魔,因为一些妖魔鬼怪它可以伏法听你的,不伏法赶跑,所以这里就非常平安了

在天台山隐居的时候,寒山经常到七十里路外的国清寺去,寺里的僧人见来了这样一个疯癫的和尚,都不愿理睬他。

在国清寺他比较熟悉的,跟他比较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老和尚,叫丰干,一个叫拾得。拾得这个名字呢,实际上就是根据传说呢,是由丰干啊,这个老和尚在半路把他捡来的,是个弃儿,是个弃婴,所以叫拾得,就是捡来的意思,他们三个人是情投意合,非常好的,其中呢特别是这个寒山和拾得,他们的感情更深,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寒山和拾得的传说,这两个人原本生活在同一个村子,从小一起玩大,感情好的不得了。

在这个村庄里边有一个很漂亮的姑娘,他们两个人都看上了,但是呢,在传说中间总要有爱情故事产生,看上以后,寒山准备要跟这姑娘结婚的时候,寒山知道了,说拾得也很爱这个姑娘,因此他就想了,那就干脆,把这个从爱情的角度,那不像现在,他退让的,一看呢。

主持人:哥们义气是为先的,爱情得往后退。

姚炎祥:他就走了,走了采取什么办法呢?那就干脆出家吧,据说他就到了苏州寒山寺,拾得这个人也跟他一样,也讲义气,也很讲义气,据说他知道这个情节以后,说这个寒山走了,那他呢,也不结婚了,然后他就从家寻找寒山,找到了苏州,也来到寒山寺,也来到了苏州,据说他们两个见面的时候呢,拾得觉得寒山这个人很高贵纯洁,因此他就在池塘里,去摘了一朵荷花,所以他拿了一朵荷花,因为寒山在寺庙,他是主持,他觉得朋友从远方来,肯定是饿了,因此捧个盒子,那里头装的是饭,因此合在一起叫“和合”,实际上它是一个谐音啊,荷,代表和平的和,和谐的和,对不对,对,“和合”的合,代表合作的合,所以后来,在民间传说他们叫“和合二仙”,

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直至清朝才被官方认可,雍正皇帝正式赐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所以出现了代表正统的称呼“和合二圣”。

寒山寺院落正中是主厅大雄宝殿,供奉释迦摩尼佛。然而这看似简单的大雄宝殿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玄机就在释迦牟尼佛像的背后。

一般的大雄宝殿都是海岛观音,对,我们这不是,它这什么呢?是寒山拾得的一个写意的石刻画,所以这个呢,就等于说呢,寒山拾得抢占了观音的位置了。因为那个位置过去都是渡海观音嘛,也有道理,因此他本来就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嘛,一个等级的嘛,一个等级,因此它这个应该讲,这个大殿里头充满着和合精神,我们的传统文化,

大雄宝殿正东,还有一座专门供奉寒山拾得的寒拾殿。

主持人:这就是寒山拾得,站着的手持荷花的呢?

姚炎祥:这就是寒山。

拿荷花的变成寒山了,这手里头捧瓶子的就是变成拾得了,

姚炎祥:它应该是两个含义,应该是和合加平安,瓶子是平安的意思。

主持人:就是和平的意思。

姚炎祥:拆开来讲是和合和平安,可能是塑造这么个含义。

主持人:在寒山拾得这个像的背后是千手观音,这个和其它的佛标不一样。

姚炎祥:不一样,一般的庙里面,不是主殿,没有千手观音的,这个呢就是从这个里头看,把这个寒山拾得地位特别高,画到这里。

主持人:这样寒山拾得不是说也是文殊和普贤的化身,文殊,普贤和观音()是一个等级的。

姚炎祥:一个等级的,它有它的道理,实际上是太高了我们寒山寺的地位。

“和合二仙”憨态可掬的模样深受老百姓喜爱,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么喜庆、永远成双成对,寒山拾得又被称为“喜神”、“爱神”;而“和合二仙”又是道教的说法,于是这两个神奇的人物在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大文化中,都占有了一席之地。

姚炎祥:对,就是说我们中国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就是儒,道,士,儒士道,真正三教合一融合在一起的,应该说寒山寺的和合二圣是个代表,现在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它的这个精髓,它的内核是什么东西呢,现在一般叫做和谐共生,团结合力,上面是共生下面是合力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在咱们建立和谐社会,正需要去供养这种和合文化。实际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要形象化的看的话,是什么呢?寒山拾得是个形象代表,寒山寺是他们的住地,那就是和合文化的圣地

从南朝伊始的一千多年里,正是有了僧人希迁、法迁、昌崇、深谷昶、本寂,与开明官吏孙承佑、况钟、陈夔龙、程德全等众人的努力,寒山寺才多次毁后得以重建。不过,在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的岁月中,这些曾为寒山寺立下汗马功劳的僧人和官吏,终究没能保住一个完整的寒山寺。日军寇据苏州的时候,寒山寺的殿堂屋舍,一度沦为日军的仓库马厩。到1949年苏州解放的时候,这座千古名刹已是一片凋零。六十年后,寒山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示人,这当归功于性空法主和尚。1984年8月,性空出任寒山寺方丈,从规划到筹集资金,他对寺庙的修复、重建与新建皆费尽心血。如今,曾经六百年不见踪影的普明宝塔,亦是在性空老和尚不懈的努力下再次巍然屹立于寒山寺内。

2002年,年事已高的性空法师将寒山寺方丈的职务,传给了他的弟子、现任住持秋爽。卸任后,老和尚每天念经拜佛之余,依旧关心着寒山寺今后的发展。

记者:高寿?

性空:虚数88

记者:米寿了吧?您来到寒山寺当时是怎么样一个情景呢?

性空:哎哟,当时寒山寺很破烂的,没有这么些房子的。

记者:那您来了以后就要把这些房子建起来了,把殿建起来了,把菩萨要请回来了?

性空:为了把菩萨重新竖起来,他们也叫小和尚逐渐逐渐整理整理,房子当时也很少,很破烂,也逐渐逐渐修理。逐渐逐渐国家政策开放了,那个时候还是左的,左得很,后来想造一个丈室,我说,丈室还是人住的,历史上寒山寺有宝塔的,苏州平江图上还有宝塔的图像的,有这么个根据,我说还是造宝塔的好。

历史上的寒山寺前后五次遭到火毁。元末,普明宝塔已经只剩残存的塔基了。1860年太平军与清军交战时,更是一把大火将所有古寺楼阁化为尘埃。现在的寒山寺是1906年重建的,而普明宝塔的恢复则一直无人问津。

这个塔啦,本来要“胜造七级浮屠”,要造五层。他。。。。离地面都好的。后来我想要造高点,他们好多人都不同意,甚至不允许造塔,我就坚持一定要造塔,而且这庙是唐朝时期的,我还要造个唐朝的塔。还是造个唐代的,要有特色,造个普通的塔也不行,他们准备造个宋塔吧,宋塔的倒比没有塔好。那么我是坚持到了这个地方,省里来人,那么北京来人,我都说寒山寺也要恢复一个唐塔比较妥当,要有特色。造个宋塔。。。有什么意思呢。

记者:宋塔别的地方都有嘛,城里头也有嘛!

性空:对啊,寺里都有塔,寒山寺这里却没有塔,还是恢复个塔比较好。

记者:您的这个想法是对的!因为大家都是根据张继的这首唐诗来想起寒山寺的嘛。来了以后,看了寺庙如果看到是个明清的塔的话,时代就不对了嘛。

现在的普明宝塔于1995年12月落成,为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宝塔。

就是中国的这个过去唐代的木结构塔啊,很多,但到现在一个是全国都没有了,这个塔,建起来之后,也是弥补了这个空白。

主持人:我们现在留下的唐塔都是砖石结构的但是这种木结构的塔在日本有,我们唐代时期的在日本有,这个塔的话算是恢复了这个唐代的这种建筑风貌,

姚炎祥:对,而且也是这样的,很久以来因为中国没有这个塔了,是起源于日本。

主持人:实际上是日本取自唐代。

姚炎祥:我那天说应该正本清源。

宝塔四面各有一门,门楣上高悬着“普明宝塔”的匾额。四面匾额分别是赵朴初、谢孝思、费新我、沈鹏所题书。

寒山寺内历代名士大德的墨宝可谓比比皆是,也只有这些住进石头里的财富才能逃过数次大火的劫难。石碑中最富盛名的当属晚清国学大师、书法家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

张继的《枫桥夜泊》历来为书家所钟爱,宋人王硅、明人衡山、清人俞樾、近人张继。注意,此张继非彼张继,乃是堂堂的民国四老之一;数百年间,这几位大书家都曾为此四绝挥毫泼墨、并刻诗成碑,诗碑也都顺理成章地置于寒山寺内。不过,关于寒山寺诗碑,民间有个吓人的传说:清人俞樾作书后数十天,溘然长逝;民国张继也在成碑的第二日突然辞世。为什么会这样呢?据说,这是一个源自古人的诅咒。好事者考证:唐武宗因酷爱张继的《枫桥》四绝而生出无限的占有欲,临死前发出毒咒:在我之后,凡是刻写《枫桥夜泊》诗碑之人均不得好死。果然,张继死后,又有一位仿刻诗碑的石匠死于非命;至于侵华日军的头目松井石根,在看上寒山寺诗碑后却犹豫再三、最终也没敢下手,却要归功于这个莫须有的诅咒了。

如今看来,所谓的皇家诅咒也只是心理暗示罢了。现在的寒山寺竖起了一块世界上最大的诗碑,篆刻的就是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

石碑总高16.9米,总重400余吨,由10多位苏州民间的石匠艺人精心凿刻而成。

后边就是乾隆的御笔《心经》,乾隆御书的《心经》

远远观望,石碑与普明宝塔连成一条轴线,中间是为梵音阁。这间钟楼内,悬挂了新近造成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浇铸佛钟,仿唐式六铣口裙边,重达108吨,钟面铭文是70024字的《妙法莲花经》。

姚炎祥:寒山寺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钟声,实际上呢钟声它所内涵的精神也是和合。

主持人:这个说起来的话,就是我们要回到张继的那首诗了,夜半钟声到客船,他这首诗我们刚才讲啊,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这种融合,他写这个诗本身它是儒家的,诗本身。但是它融合了我们佛教的钟声,因为他这首诗我们看到,我们儒家文化,跟佛教文化相结合,能够沟通人的心灵,

那种感觉也是很温暖,那么我在想这种温暖是怎么来的呢,这种温暖就是钟声,夜半钟声响起的时候他可能突然觉得其实佛法无边,顿悟了,佛无所不在,这种、一切的失意其实无所谓的,

姚炎祥:对,就是钟声自身是佛教弘法的,实际上就是一种佛法。

主持人:闻到钟声就是佛的雷音一样嘛。

姚炎祥:就是我们讲的叫闻钟声、清烦恼,智慧长,菩提生

现在的寒山寺每晚八点半开始都要敲钟108响。佛教里讲,凡人在一年中会有108种烦恼,而每一响钟声都可以清掉一种烦恼。所以每年12月31日夜,中外游人信士云集寒山寺,聆听这一百零八响钟声,辞旧迎新,祈祷平安。

从1979年到2008年一共搞了30届,这30届的听钟一年比一年人数多,去年第30届的时候,不只日本人了,欧洲人,美国人,东南亚来了很多,都来了。据说在这院内听钟声的有五六千人,但是在寺外可能有十多万人。

主持人:钟声响彻环宇,钟声直透我们人心。

姚炎祥:实际上就是真正地传向世界,走向世界,而且不仅这样,你看我们海峡两岸,2007年的时候呢,做两口钟,一口钟叫和钟,和平的和钟。一口钟叫合,合作的合,大概是在2007年的9月9号,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和平的和钟送到了台湾的佛光山,像去年第30届敲钟的时候那边也在敲,联敲联动,联动的。包括像日本,据说有个寒山寺也敲,这样的,所以这个钟呢,这个它的内涵文化啊,已经是从一般的佛教已经超出了,现在叫和平钟,吉祥钟,兄弟钟,这个应该说对于整个我们现在文化交流,化解矛盾,建设和谐社会,和平事业,确实意义是很大的。

主持人:当和平的钟声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响起的时候,我想和谐世界就实现了。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