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宁思:韩寒《独唱团》热销 文学又活过来了?
2010年07月07日 10:04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内容提示:昨日,韩寒主编的《独唱团》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销售。吕宁思先生在本期节目中深入解读了由凤凰网策划的专题:众声喧哗——韩寒领唱《独唱团》,以及网络民调等信息。吕宁思指出:一本杂志不一定就代表着文学的复活,就如同只有达芬奇、米开朗·奇罗还有拉菲尔,并不能撑起一个文艺复兴时代一样。当中国在物质力量上已经“骄奢淫逸”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时候,能否顺利的转向精神世界的富有国家,还是需要朝野上下,乃至全体国民共同的努力一番的。《独唱团》今天那么受欢迎,这至少给了我们信心。

凤凰卫视2010年7月6日《总编辑时间》,以下为文字实录:

吕宁思:由韩寒主编的一本杂志叫做《独唱团》,7月6号开始正式的发售,立即受到热捧,杂志上市半天就已经断货,有80后的读者表示说,因为欣赏韩寒忧国忧民的思想,而要购买这本杂志。

《独唱团》受热捧  发行首日断货

解说:作为一本纯文学读本,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早在正式发行上架之前就备受关注,7月6日第一季《独唱团》正式发行上市,20分钟之内两万两千册被一抢而空。

北京零售发行商:《独唱团》现在已经没货了,因为征订的时候一万多册已经征订完了,现在已经没货。

解说:经销商们也纷纷表示,《独唱团》的受关注程度相当之高,韩寒的书一向都销路很好。

杂志经销商:问的人多,订的人也多,这个书早就有人订了,读者比咱们清楚。

解说:而读者们表示,之所以购买《独唱团》,是因为韩寒的作品代表了他们这一代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有人甚至认为,韩寒称得上是青年一代的意见领袖。

大学生读者:从我个人来讲,在这种多元文化社会里,他代表了一类声音,而且是在青年一代比较关注时事,关注民生的一种时代声音,而且现在也不是刚被《时代》杂志选举为代表中国青年的一个新生代代表。所以他应该反映出年轻一代一种很激进的,也很向上的,忧国忧民的一种形象,一种意见。

书途同归

《独唱团》热销:文学又活过来了?

吕宁思:今天我们说一说国内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也有人说它是一件奇事,说它是大事那是因为早就被热心人张扬了多日的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7月6号终于是在千呼万唤中正式出版开唱了。那么说它是奇事,因为不少人还不太相信,这本被人比喻为30年前那本惊天杂志的《独唱团》,怎么没有被封杀呢?怪哉。

正因为如此,凤凰网作所做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从筹备到面试,尽管整个过程是一波三折,这本杂志最终得以出版,八成网友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其中有40.8%的网友认同,《独唱团》出版体现了政府的包容开放,开始重视主流青年思潮,还有41%的认为韩寒的影响力开始从网络走向全面的,平面媒体。

凤凰网报道早在2009年初,韩寒将办青年杂志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这以后,韩寒及其团队尽管已经在筹备杂志,并完成了约稿,但杂志迟迟难以和读者见面。就在不久前,再次变更,原定在7月1号上市,而被迫再次拖延,直到7月6号今天才正式的面市。但读者与公众的热情,显然并没有因为杂志延期上市而失去耐性,在预售的短短十个小时中,便登上销售榜首,火爆程度超过了《哈利波特》。而在上市第一天,各书店上就上演了抢货的大战。凤凰网就此话题推出的一项网上调查还显示,公众对杂志本身的青睐与关注并不是简单的追星与狂热。参与调查的近3万网友中年龄在20到50岁的人占了9成,有70%的网友希望能从杂志上看到针砭时弊的杂文。

本人就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那种拥抱式的,你好,韩寒,你好《独唱团》。文章回忆到,1978年12月,7个年轻人决定办一份文学杂志,他们在北京的亮马河畔的一间民房里,从早到晚连轴转,干了三天两夜,在那个刚刚打破禁锢的时代,这是一份注定要被历史记住的杂志,后来它一再被人们提及,它的名字叫《今天》。今天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另一本文学杂志火爆上市了,但是它并非像《今天》那样创刊之后才引起关注。当那个叫韩寒的年轻只是发布了一个创办杂志的意向的时候,它就不断被人们提及,围绕它的话题就从来没有间断过,现在它终于面世了,更大的争论还在蓄势待发。

与《今天》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声称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文学与死的时代,可为什么这本文艺杂志还是引起了这么大的热潮呢?而且当我们还没有看到这本杂志内容的时候,我们所争论的,所解读的又是什么?我们所期待的又是什么呢?如果说今天用它的文本本身,成了一个我们值得解读和记忆的文化现象,那么现在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并不仅仅是杂志的文本本身,更是那些事先张扬的争论和关注。到底是这个社会中的哪些原因,推动我们去对一个还没有形成的,成型的东西发表评论,不断的解读呢?当我们喋喋不休的谈论《独唱团》的时候,我们谈的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它终于诞生了,带着万千宠爱和数十万人的热切关注,它能像当年的《今天》一样,给我们这个判处了文学死刑的时代,带来一股不同的漩涡吗?人们对它的文本本身的更关注,能够超越那些事先被赋于的意义吗?我们还在寻找着答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马超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