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米史诗国画《浩气长流》坚持民间立场 拒绝国共资金
2010年09月19日 10:16 凤凰网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康:老欧这个人画画,很有意思,他是个真正的酒徒,他一个人喝酒,还有一个老的那个铁壶,冰铁的一个壶,那个里面就装了酒,老欧就自己画累了,自己晕一口,狠狠地晕一口,然后蒙头大睡,醒过来有时候半夜了,又画。

为了坚持《浩气长流》的民间立场 拒绝中共两岸的资金援助

解说:接下来王康的团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筹措150万元展览资金。

王康:这个资金本来可以我们双方共同承担,但是鉴于他的“国家文化总会”,他的背景是马英九,是国民党,所以我就说这个钱我们一分钱也不能要他们的,必须全部由我们来出,更早之前是2005年的几月份,当时汪洋在重庆作市委书记,曾经派了一个人给我们要拨款,我也当场给他谢绝,他说为什么?我说不能要你们的钱,要了就是共产党的统战工具,很难听的,我们必须保持民间立场。

解说:得知王康的困境,王广庆又一次慷慨解囊,一次性拍出80多万,很快另外几位民营企业老板也纷纷伸出援手,一周之内,便凑齐了150万元,没有一张借条,没有任何附带条件。

《浩气长流》感动台湾被誉为“不朽之作”

坚持民间立场,为王康的团队赢得了喝彩,更为他们赢得了来自民间的支持。

王康:我们做饭的那个洪冬姐,做了五年半,做饭,我们做饭的时候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个人吃饭,中饭和晚饭特别热的时候,这个小洪,就到她那个非常小的厨房里面,也不知道她怎么把饭做出来的,然后一盘一盘,一钵一钵的,一碗一碗的从11楼搬到9楼下面去,那个饭真是支撑我们五年半,断断续续那些画家们的美味佳肴。

解说:事实上,王康的团队里,还有几位无法定义身份的人物,他们没有名分,没有报酬,却把无私的服务坚持了五年半。

王康:我们这个团队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姓席,曾经是重庆的一个中日汽车公司的一个副经理,但是非常好学,看了不少书,对天下大事,对国家的前途兴亡,骨子里面都非常关心,他是非常优秀的驾驶员,经常把他的车开到我们那,完全免费,五年以来随叫随到。

解说:除了担任义务司机,老席还是优秀的公关人才,五年来坚持不懈地替团队疏通各种关系,摆平各种麻烦。

王康:本来拍摄跟他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也不知道他怎么琢磨琢磨还拍得还不错,半夜三更画家画,他也拍,早上起来,中午,春夏秋冬,后来我们去台湾,老席也也扛着一个机器也去,反正到北京也好,给国台办汇报也好,到哪儿去也好,都是老席。

解说:韩子渝,团队的智多星,以35万字洋洋洒洒地记录了长卷的创作过程,下岗工人牟寅生,退休工程师苟文级,用双手完成了168枚石质印章的镌与刻。

王康:经常有人送点酸梅汤啊,送茶叶啊,送什么腊肉啊、香肠啊,冬天送腊梅花,送各种各样的水果,我都记不清楚了,来来往往特别多,有些时候根本不知道是谁,就放在这个画面前,或者放在我们办公室门口,所以这幅画说是民间的,百分之百的是民间的。

连战:透过这幅巨画,也会让我们更珍惜现在,期待未来。

解说:外媒评述说《浩气长流》在台北的成功展出,被看成是两岸迈出政治互信的第一步,而那些败退到台湾的国军将士和他们的后代,也将透过他们曾经熟悉的画面感到一丝温暖。

王康:我一次在那个蛇形的那个一个展览馆,我数了一下,29根拐杖,还有6部轮椅,都是老兵,八九十岁了,白发苍苍的,还有一个老先生进来就到处找,慌慌张张的眼神,后来就拉住我们的一个画家,说你们画得不全,他也说不太清楚,大概的意思是他的一个长辈,父亲还是叔父是阵亡的将领,王土火就说老伯伯,你说的这个人有,我们画过他,但是他在场外,马上把他带出去,这个老先生在那儿看见之后,一下就跪下来了,真有。

台湾观众(原抗日文工团团员):今天我来这儿我看到画啊,实在叫我太震撼了,这实在是真是了不起,不能说了不起,而是太伟大了。我的感觉啊,只有我们中国有这种作品。

解说:《浩气长流》创作团队的台湾之行,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老欧在台北一家医院里,通过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愈了他即将失明的眼睛。

杨天石:通常现在咱们称《浩气长流》的是个巨构,我想在中国美术史特别是现代美术史上,这幅画应该被称为不朽之作。

王仲:这张画不但唤起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历史的回忆,同时又触动了,揭示出来了,重新点燃了海峡两岸人民心中珍藏的,在抗战时期所凝结起来的民族感情。

王康:我觉得它当然应该回到自己的家里面来,它的故土嘛,他回到重庆来,或者回到大陆来进行展览,天经地义,太自然不过了,而且我相信所谓的那些敏感,所谓那些差异,所谓那些禁忌,恰恰是有待于我们突破的,我们超越的那些内容。

曾子墨:许多人都在问《浩气长流》怎么可能持续五年半,怎么可能跨越海峡到台北举行首展,这一切竟然这么顺利成功,堪称圆满,连战说这是流芳千古的必传之作,郝柏村说,文化历史比经济贸易的交流更重要,刘兆玄说文化艺术的力量无远弗届,是两岸最大公约数,王康说这是奇迹,如梦如幻,不可思议。他们在复活历史,他们也在创新历史,他们在打捞历史,他们也在搭救自己。一幅画承载了如此沉重纷纭的历史,引发了如此广泛而热切的反响,在中国美术史和世界美术史上,都算一件稀奇事,任何艺术一旦大白于天下,它就属于公众,没有谁能预料《浩气长流》能流行到哪年,传布到何方。无论如何,任重道远也罢,昙花一现也好,它毕竟是一次开端,一次招魂载道,一次意蕴深长的试笔。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有评论 0 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石冰
频道头条 Big News

手机上看新闻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