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自海关总署的数字显示,2007年的1至6月间,中国进口的原油总量达到了7972万吨,同比增长13.4%。而有评论就认为,在中国石油消费越来越依靠进口的形势之下,一旦国际石油供应中断,后果将不堪设想。2007年09月11日,陈德铭曾在出席中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论坛时对外界表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而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1200万吨,大约相当于中国30天的石油进口量。
吴小莉:那么2010年我们希望能够达到30天这样的储备,如果成功的话,对我们的石油安全的保障,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陈德铭:从比较长远的来讲,石油储备不仅是为了一个本国的安全,也是世界上各国之间互相的一种帮助,如果世界发生了突发的不可应对的事件,那么各国都应该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油来解决,那么每个国家,特别像我们这么一个大的国家,不同的灾害啊有时候难免,所以我们长远的目标,到2020年我们还是要达到90天,像日本美国他们都那么做。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回归A股市场,第一天以43.96元人民币报收,当日A+H股总市值居全球之冠。而有专家就认为:此次中石油的A股发行将为中国石油未来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整合创造条件。
其实,自中石油2005年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以来,中国在石油方面的国际化战略步伐就一直在不断加快。
2005年的6月23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海油以高出对手15亿美元全现金的方式向排名美国第九位的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Corp.)发出了收购要约。而有专家也预测说:如果收购成功,中海油将凭借尤尼科在泰国、印尼等亚洲国家拥有的油气区块资源将年产量提高一倍以上,而石油储备量也将提高80%。然而,正当中海油满怀信心地准备迎接成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料到:这桩单纯的公司并购,却因涉及敏感的石油资源和国家利益而变得复杂起来。
2005年6月17日,两位美国联邦众议员致函总统布什,要求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审议这一收购计划。信中称:"美国日益需要将满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范围。当事涉中国时尤其如此。"一个多月之后(8月3日),在重重阻力之下,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尤尼科竞争
吴小莉:其实那次事情功败垂成,有很多人觉得是一个政府因素存在,美国政府对于中国的企业收购他们的油轮资源还是有一些妒忌的,您怎么看这样的事情,
陈德铭:其实从我们来看是一个很自然的一般的企业行为,可能在美国国内比较政治化了一点,把它炒到一个中海油收购一个美国企业,把它上升为这么大一个庞然大物的美国的安全问题,比较政治化了一点,那就是买卖自愿吧,中国的美元储备增加了,如果我们不走出去不到定外投资,那么我们这些钱放在这光买美国国债是不行的,美国也不希望这样,我们也应该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全球化做点贡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今后继续走向国外中间,它也可以适当的去购并一些企业,但是这是一个自愿的企业行为。
替代资源:石油没了就用"粮食"
曾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地球的石油资源将很可能面临枯竭。如果到时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那么能源危机势必将席卷全球,而一场抢夺石油资源的战争也很有可能一触即发。
其实从上世纪开始,一些发达国家便开始了在石油替代能源方面的找寻和探索。而自从2000年国际油价开始飙升以来,其中的一种替代能源--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的生产企业也开始世界各地迅速崛起,他们的主要产品便是一种叫做乙醇汽油的新型燃料,也就是说:在汽油中掺入十分之一的纯度为99.9%以上的乙醇供汽车使用。根据美国地球政策研究会的预计,2008年这些生物乙醇将消耗1.39亿吨玉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