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晖:重庆经验表明民生投入可刺激消费
姜声扬:所以看到这个汇率调整其实拿捏的分寸还是非常的重要,非常关键的。2011年中国可能要面临三率齐调的格局,其中汇率上调必然会冲击出口,经济转型减少出口的依赖就要看十二五规划,能否有效的将中国的经济转型为以民生为本的消费增长?对此重庆模式有许多可借鉴之处,我们请朱先生和我们一起来分析。朱先生12月19到20号,重庆市召开了工作会议,市委书记薄熙来就指出要千方百计的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他还拿新加坡为例子,他表示,他不怕别人说城市发展是在做面子工程,是在作秀。听起来相当有魄力,这次工作会议上面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借鉴?
朱文晖:应该说我也是看他这个报道,我特别想说,因为我们一直在看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在全国的角度来看突出几点,就是怎么样在收入分配当中去强调居民的收入,还有工资收入在国民的收入比重,要强调这个。
只有这个收入多了,而不是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多了,才能够真正的去刺激消费,去推动消费的增长,摆脱过去那种依赖出口和投资的局面。老百姓有了钱之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也要把他的钱花到民生方面来,来进行匹配。所以在十二五我们也看到,地方如何依照中央这种精神作出一种自己的创新去实践,因为中国是两种关系,至上而下,然后至下而上。
所以像你刚才谈的重庆那边讲法,所以我就非常感兴趣,比如说薄熙来书记他谈到,他有几个观点,第一就说是蛋糕和民生的问题,比如说有人认为总要先把经济搞上去,有了钱才能改善民生,蛋糕做大了才能分蛋糕,这个看似有道理,其实行不通,因为蛋糕分的不公平的话,做蛋糕的人没有积极性,这个蛋糕就做不大。我们在30年前时候必须要拉大差距,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是现在好像这个情况变了,所以这个思路我们是不是也得换一下。
然后第二个,就是政府的钱,比如说他谈到重庆市和区县两极财政,过去两年都是每年5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所以当时很多人担心说这个钱是不是用到民生当中就不回来了,你必须搞投资,以后你就没得钱用了,结果他说,政府不仅没有破产,钱袋子反而越来越鼓,就是2010年重庆的财政收入增加了53%,各项事业都蒸蒸日上,良性发展。所以说这个民生为本的路是行得通的。
还有一个案例,他说因为受到这个东西的影响,他推出一个民生十调,未来重庆从十个方面去改善民生,特别是最基层不同的需求,他说两年要投入三千亿,受益群众会达到二千多万,因为重庆是三千万人,可以带动消费四千多亿,拉动GDP增长4到6个百分点。所以从地方的实践来看,我们想特别是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他和沿海发展的矛盾不一样,沿海发展可能更多的是转向,因为收入其实很高了,像北京你根本想不到的,10月份卖车卖了10万辆,12月份卖的肯定超过这个数,一天就卖五千辆,全年卖了85万辆。但是在广大中西部地区可能还是要增长优先。
所以我其实看到很多地方的十二五规划都写着五年要翻番,甚至人均都要翻番,财政也翻番,在这个翻番过程当中,怎么把这个工作做实,怎么样在既要增长的过程当中,同时实现转型,利用转型来推动增长,因为你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他的地理环境也好,资源禀赋也好,人的教育水平也好,是有很大差距的。
分享到: | 凤凰微博 | 人人网 | 开心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王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