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麟:过去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到底出现了哪里焦点的问题,需要解决、调整的?
邱震海:现在经济学家从宏观上肯定是几个焦点,第一要稳定增长,要保八;第二要促进消费,刚才我们都讲了;第三个要抑制通货膨胀,这是从宏观货币政策上大家要去努力的;第四,以去年四万亿的人民币投资和拉动消费的方案,主要是投资,出来以后我们发现这个钱流向哪呢?大部分都流向了国营企业,就有一种国进民退。
国进民退这个命题,现在有人说它是一个伪命题,有人说是见仁见智,但是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目前至少国进民退这个现象在中国兴起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我们思维当中是存在的。一旦风吹草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国营企业,而不会想到是民营企业。最后一个就是调结构,就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结构。一说到结构,无非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从过去的拉动投资,现在要慢慢的到拉动消费。因为刚刚我说的拉动投资比较容易,投资它能够体现在GDP的数据上,但是投资GDP的8%、9%,乃至10%,它未见得能体现在藏富于民,还富于民。只要你做不到藏富和还富于民,居民的消费无法拉动,内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有问题。
第二个就是刚才我说的,其实很多情况、很多钱是流向了国营企业,当然国有企业现在很多也是市场运作,其实它本身也是一个市场运作的国营企业。但是真正的大部分民营企业它没有得到真正的恩惠。现在有一些数据,当然肯定也不是很准确,说现在中国有将近90%的就业率是由民营企业拉动的,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出口也是由民营企业来拉动的。但是为什么往往有经济措施来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国进民退,这个与其说是一个经济增长的方式问题,还不如说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看看经济学上就两种经济增长方式。一种叫粗放型的经济方式。它就是以投资来拉动的,在过去苏联这种模式上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就是你的国民经济硬件、重工业丰富发展,但是你的轻工业、居民收入并没有增长,这种叫粗放型增长。
还有一种叫集约型增长,就是你拉动服务业,拉动第三产业,真正是藏富于民,只有老百姓手里有钱了,然后你这个经济才具有真正长足的发展潜力,这个叫集约型增长。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情况来看,其实它的经济增长大多数都是拉动第三产业、拉动服务业,由此来提高居民的腰包,这是一种经济增长模式。
但在我们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当中,我说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典型的市场经济”,我们在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所以我们有粗放型,像原来内部的一些以居民收入为主的增长方式,现在还没有根本上的完成。还有就是国进民退的问题,这往往是我们的一些体制和思维的后遗症,一旦有问题来了,我们首先会想到国营企业,而会民营企业,忽略了民营企业就是忽略了本身市场的主体部分。
从中国历史上,我们稍微扯远一点,譬如以前洋务运动它之所以失败,在经济领域里失败就失败在它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官办。但是洋务运动失败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原因,文化体制上的原因。而过去30年中国经济改革基本成功,主要就是由于发展了民营企业,所以这一点无论是作为经济发展的模式,从经济学上,还是结合其他的历史和文化的意义来说,我觉得发展民营企业实实在在藏富于民,还富于民。这是实实在在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要牢牢记住的一个准则。
《时事开讲》节目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23:00-23:2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5:05-05:30 周二至周六 10:55-11:20
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马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