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折射出来的,一个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中国储蓄,老百姓储蓄那么多,是因为三个问题造成的。第一个,是有钱不敢花;第二个是没钱花;第三个是有钱花不掉。你把这三个都打通了,中国的储蓄走出来就变成内需了。
姜声扬:要解释一下这三个是什么意思?
石齐平:第一个,是有钱不敢花,这个比较容易明白,因为老百姓怕未来的风险、社会保障没有做的很好,这个钱宁可摆在那里,安全嘛。这就说明中国要强化这个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这个钱就出来了。
姜声扬:没钱花。
石齐平:没钱花,社会贫富差距太大了,有钱的人很多钱,他不一定花得掉,他不一定愿意花,但是没钱的人很多。
姜声扬:穷人很多。
石齐平:整个社会储蓄很多,但是没有在他的身上,所以这个问题就要改善社会的分配,让更多穷的人能够得到一点钱,他就花掉了。
第三个是有钱花不掉,这点最难解释,什么叫有钱花不掉呢?就是你我是不是都希望能够闻到比较干净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吃到更安全的食物?或者更好的教育跟医疗品质?但是这个不是你有钱,你想要花就花得掉的,这里面基本上涉及到整个公共产业的供给的问题。
你比方李嘉诚现在很有钱,他在香港空气不好,他不能因为他有钱我能够呼吸到的空气就比你干净。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政府在公共投资,或者在公共财政投资上面,如果这三个脉,就像任督二脉再加上一脉,这三个脉打通了,中国的储蓄自然就出来了,根本不劳你再花很多钱去拉动内需了。
所以中国的国情显然跟美国的是不一样的,别的国家在搞这个内需的时候还担心有什么排挤效果,那我们中国不担心,不但没有排挤的效果,而且还有诱出效果,把那个储蓄从大家的荷包里面、银行里面把它诱出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殊的一个国情。
姜声扬:好,我们再回到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你说“万事莫如就业急”,那这是凯因斯当年也是这么想的,其中他提出了一个非常态的建议,可以供我们这边说一下。这一方面能不能带来一些启发呢?
石齐平:这个学过经济学的人大概都听过,当年凯因斯最关注的创造拉动内需,其实最终的目的还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所以在我们上经济学的时候,都举过一个非常看起来很荒谬,但实际上是非常符合理论的一个建议,那就是凯因斯提出来的,他说你现在要创造就业很简单,最直接了当的方式就是政府拿出一笔预算出来,每天雇佣一万个工人去挖地洞,挖完了以后发工资;明天再找一万个工人再挖另外一万个地洞,再发给工资,这个钱就出去了,消费就增加了,就业就创造出来了。
姜声扬:是。
石齐平:那么所以对中国来讲,今天同样的问题,如果就业那么重要的,我们是不是能够想出一个方式,能够最快的、最大程度的、最直接了当的创造就业机会出来,那么我们觉得从凯因斯理论就得到启发了。
姜声扬:您有一个非常态的好建议吗?
石齐平: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凯因斯的思考里面得到一个启发,我刚刚讲过,有什么办法能够最直接了当,不要通过消费跟投资,不要通过政府支出,有什么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又符合当前中国发展的国情?
姜声扬:不是挖地洞吧?
石齐平:不是挖地洞,挖地洞实在是太无聊了,对不对?类似我觉得应该调动大量的农村里面的劳动力,那数以亿计的,你可以调动几千万出来。
姜声扬:干吗?
石齐平:造林。
姜声扬:造林?
石齐平:大规模的造林,造它个二十年、三十年,这个是绝对劳力密集的,绝对能够政府把钱花出去的,而又能够改善贫富差距的,又能够改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更好的环境的,钱又出去了,效果又出来了。
姜声扬:非常好。
石齐平:就业也创造了。
姜声扬:希望政府听得到。非常谢谢石先生为我们做的点评分析,也感谢各位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我们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