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仍然是这次两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不过内地目前的经济运行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相关的话题,我们再听听石齐平先生是如何来看的?
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个是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就是目前的整个的经济发展这个速度可能过快,这个规模过大,那么您是怎么看?
石齐平:是,这次那个两会里面,大家很多人都会关注这个问题。那么当前的中国宏观形式确实有一点尴尬,有一点点就是说两难,一方面这个物价在快速的上涨,这个涨势不衰,二方面,中国似乎也开始面对到美国次按风暴。
石齐平:终究会导致中国出口增长的减缓,那么过去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么一个形势,自然会稍微打一点折扣。
那么所以我们从去年年底看到的就是十七大前后确定的这个货币政策,要持续从紧这么一个论点,最近在大陆内部的政策界,学术界开始提出了一种不同的声音。
石齐平:认为既然考虑到这个次按风暴,那么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从紧,是不是应该改变了。那么我觉得这就是当前中国这个宏观形式面临的一个困境。
郑浩:对,那么如果继续实行这个货币从紧这样一个政策的话,可能会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这点,您是怎么看?
石齐平:对,那么有些人可能认为,就是说应该要货币政策从紧,那么我个人对这个看法是略有保留的。
首先我们要指出,今天的这个C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涨,从来就是两个来源,一个是成本推动的,再一个就是需求拉动的。那么其实中国今天的物价上涨,短期间看起来,成本推动的力量是比较大,但是长期间,就是累计一、两年,我们可以看到,需求拉动开始站在一个最主要的成分。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物价的稳定,仍然还是中国今天宏观调控最首要的目标,特别是增长率已经,这个上涨率已经超过了7%,所以我坚持我认为应该还是坚持这个货币政策的从紧。
但是怎么去面对,你刚才所讲的,可能面对出口的这个减缓,特别是今年奥运,8月就要结束了,那么很可能过去这一、两年,因为奥运带动的效应,多少也会可能消失。但是我认为,今天中国的宏观形式,其实面对三个拐点,第一个拐点,就是美国次按风暴造成的这么一个国际经济的紧缩,必须要迫使中国开始转变增长,从外需到内需,这就是第一个拐点。
第二个拐点就是我们注意到,经过改革开放30周年以后,中国今天面临到的经济跟社会的一些问题,政府已经注意到了,需要提出一些调整,而这个调整,集中在两个思想的解放之上,一个就是科学发展观,一个就是和谐社会。简单地说,就是更多的去重视在市场经济中,被忽略掉的一些弱势部门,包括农民跟工人,包括这个环境,三个问题。
那么如果朝这个方面去重要的话,整个中国内部的资源的配置,那就必须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能源问题的解决,住宅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的解决,环境问题的解决。那么很必然的这是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很自然让这个中国资源分配侧重到内需上面。
第三个,我觉得就是我们以前谈过水灾凸现了中国基本建设脆弱性。
|